教学版本:北师大新世纪版四年级上册45页,“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1. 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能自己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并能用字母表示、用语言进行描述。

2.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其规律的意义,运用规律进行乘法的简算。

3、渗透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在观察算式特点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CAI出示情景(4套桌椅板凳桌子每张10元,椅子每张5元一共需要多少钱?)

师:从图上获得什么信息?

二.探究活动

1.探究内在联系规律

师: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你为什么这么算,每一步算的什么?

(生在本子上列式)

生展示并汇报其方法(4X5+4X10,(10+5)X4)

师: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呢?

生:参与计算的数相同,运算顺序不同。

师:左边先算什么,右边先算什么

生:左边先算乘再算加,右边先算加再算乘。

师:用不同的方法都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你们算出来一共需要多少钱呢?生:都等于60元。(师分别板书两个60)

师:可以用什么符号把他们连接起来?

生:等于符号

3.猜想讨论验证

师:刚才通过观察发现这两个算式参与列式的数相同,运算顺序不同,但得数相同,象这样的形式换任何数都会这样吗?你能不能也写两个象这样形式的算式,再通过计算来验证这两个算式是不是相等,能否用=号连接

生举例在本子上。

学生汇报(板书,分两个大组分别计算,再写=,谁来汇报一下你写的)

师:原来啊,具有这种形式的两个算式确实得数都相等。这样的两个算式就是好朋友,老师写一个算式,你能写出他的好朋友算式吗?(21+9)X3

(4+40)X5

你是怎样得到这个算式的(打箭头)

4.比较归纳

观察等号左边有什么相同点(都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等号右边有什么相同点(把两个乘积相加)

观察从左到右,是什么样的乘积(同时加箭头符号)

象这样的规律就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

5.练习

(18+7)X8= X8+ X8

10X(7+9)= X + X

(42+ )X2= X + 35 X 2

X( + )=17X23+17X27

( + )X =

6.观察每组算式,得数是否相等,如果相等,选其中一个进行计算。

利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7.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80+4)X25 25X(4+20)

50X(20+2) 340X101

想那一个算式,根据是什么,递等式计算。计算这个算式时,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想好朋友算式,再计算。

着重讲解最后一题,先写成340X(100+1)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教学反思:1.教学环节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层层递进,注重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设计先由学生猜想模仿写出一组算式,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验证, 特别是写出好朋友算式的环节,进一步让学生探索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并渗透其方法.为后面学生进行语言归纳作了铺垫.

2.教学中不仅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还重视学生的技能技巧,在练习中并能落到实处,让学生掌握简算的基本方法。

3.教学中不足之处还应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还应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