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停顿、重音、语气和节奏。

2.揣摩句子的大意,理解全文的意思。

3.理解寓意,领悟其中的道理。

重点难点

了解文言文古今表达上的不同,领悟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

小黑板、 纸船、 纸剑

教学过程

一、 回忆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在以前的课外阅读中,你们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坐井观天、掩耳盗铃、画蛇添足、。。。。。刻舟求剑)

【利用以前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有学生提到《刻舟求剑》就让学生讲述其大意,有利于本节学习课文。】

2.你能说说这些寓言故事有什么共同点吗?(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言文《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

(简介《吕氏春秋》:公元239年,秦相吕不韦的门客集体创作而成,可以说是一部古代的百科全书。)

4.出示目标,齐读目标

目标导航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停顿、重音、语气和节奏。

2.揣摩句子的大意,理解全文的意思。

3.理解寓意,领悟其中的道理。

二、朗读课文,学会生字

自学导引一(5分钟)

1.自读原文,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顺。第二遍读不准的地方小组合作学习。

2.试划重音和停顿,画好后和同桌交流读一读。

3.自学课后三个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组两个词、找形近字)

1.全班交流读课文的情况,订正答案,除了纠正读音,还要正确停顿、突出重音,读出韵味。(采取各种方式读:个别读、齐读、抽读、展示读。)

2.检测生字,先齐读,再个别读,再听老师读自己书空。

三.对照译文,理解寓意

自学导引二 (4分钟)

1. 借助译文理解重点字的意思:(涉、自、坠、遽、契、止、求、行、若此、惑)

2. 逐句理解寓言的意思。

1.学生交流字的意思。

涉——渡江 自——从 坠——掉 遽——急忙 契——用刀刻 若此——像这样 惑——糊涂

2.根据对重点字的理解说说寓言中每句话的意思。

(师读一句古文,生翻译一句译文。再男生读一句古文,女生翻译一句译文加深理解)

3.让每个同学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然后再讲给同桌听。

【使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三.探究寓意,启发教育

剑掉到了江里,聪明的楚国人立即做了记号,那为什么没剑找到剑呢?他怎样才能找到剑?请自己和同桌讨论一下。

⑴.教师演示:把讲桌作为江水,用事先准备的纸船往前行,到江中是掉下剑,并立即做记号后船继续往前行。船到岸后按船上的记号找剑,这样能否找到掉得剑?

⑵.学生通过讨论、看演示明白了:求剑人找不到剑的原因是掉下的剑没有动,而船往前走了,记号也往前走了,记号离剑越来越远,是找不到剑的。那么用原文中的一句话说应该是什么?(舟已行,而剑未行) 随机完成板书

⑶.这则寓言讽刺哪些人呢?那我们生活中应该做怎样的人?(思考后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总结: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我们在生活中应该随机应变,做一个灵活处事的人。

四.课堂检测

我会做: ( 5分钟 ) (差生上黑板板演)

1.听写本课生字:(30分)

2.理解重点字意思:(50分)

求( ) 涉( ) 契( )

坠( ) 惑( )

3.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的人。(20分)

检测完后对改、打分、补错,表扬进步的学生,尤其是差生。

板书

舟已行

 而剑不行 办事愚蠢,不知事物变化

 求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