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是一种获取知识、探索自然奥秘的活动,是创造知识的认知活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感知和操作,探索周围世界奥秘的活动。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启蒙阶段,这一时期形成的习惯、认识、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大力提倡“科教兴国”的今天,对幼儿进行可行性启蒙教育,培养他们勇于探索、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无疑是必要。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那么如何捕捉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并把它扩展为科学教育的内容,是我们教育的目的,也是科学教育理念的最终体现。幼儿科学教育离不开教师适时的引导。教师恰当的引导,能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必须随时地接受来自幼儿的反馈和各种信息。歌德曾说大意这样的话:“教育是相互的。”教师引导幼儿的行为,幼儿的行为告诉老师他的引导中什么地方疏忽了?什么地方得当了?这是相互的。教师能否引导幼儿,对教育效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利用好奇心,引导幼儿提出疑问。

世界真奇妙,但幼儿对世界却知之甚少,周围环境对他们来说样样都显得新奇。好奇是幼儿的天性。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幼儿心灵之处都存在着使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实践证明,从好奇到探索是一个可以培育的过程,也是幼儿科学教育的正确途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是认识活动得以延续和获得成功的首要前提,因此在科学活动中要遵循“激趣”、“启思”、“导疑”的原则,充分调动幼儿的探究欲望。作为教师就要注意细心观察幼儿,体察幼儿心中的疑惑,帮助他们把这种愿望表达出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对于发展幼儿的心智、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周围一切充满着“问号”,这是世界在幼儿心灵中的投影,当他们看到植物长有叶子时,也许会产生这样的疑惑:植物如果没有叶子,会是什么样子?当他们发现植物的叶子在质感、形状、颜色等方面彼此不同时,也许又会冒出新的疑问:是什么决定了叶子这些特征不同?当他们发现叶子落在地上时,大部分叶子都是背面朝上,也许又会产生新的困惑……?,面对孩子们的种种困惑,种种疑问,教师应鼓励、支持他们的这一可贵的思想活动。幼儿疑惑的生发意味着探索能力的萌芽,应热情鼓励他们质疑,这样才能保护幼儿探索求知的积极性,为幼儿在质疑探索中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对于物体下落的现象,幼儿原有经验是:大的物体一定比小的物体落得快。当他们观察到大降落伞比小降落伞下降慢时,产生疑问,进行了多种猜测,并找来各种材料进行验证。虽然幼儿不可能完全理解物体下落与引力、物体重量、空气浮力的关系,但他们感受到了空气的存在,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经验。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问题。问题是幼儿对科学的兴趣点。在实践活动中表明,幼儿面对不知物体时,不知如何下手时,教师可以引导启发他们探索物体的方法:“摸摸看,你有什感觉?”,“尝一尝,它是什么味道?”但引导的前提是准确把握幼儿的需要,而又毫不妨碍他们去运用自己的经验。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