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自身发展的需求出发,幼儿期是一个发展的关键期,如何抓住这个关键期,对孩子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满足他们探索世界、渴求知识的心理需求,培养其科学精神,提高其科学素养,是幼儿园教育应当考虑的内容与追求的目标。[1]为此,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探索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基本原则与主要途径,为实施科学的科学启蒙教育奠定理论基石。

一、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基本原则

首先,应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应当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学习和探究的对象,[2]因为一方面这些事物通常是幼儿熟悉的,对这一事物的探究适合幼儿的原有经验和水平,另一方面这些事物通常反映了幼儿的求知需要,对这一事物的探究可以使幼儿感知其对自身的意义,幼儿由此才会乐于学习,也才会有真正的内在动机。因此,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幼儿当前感兴趣的事物,并充分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找到幼儿兴趣、经验水平与教育目标的接合点。

其次,应贴近幼儿的生活。对幼儿进行科技教育,要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符合他们的生活环境、年龄特点、认知结构和经验背景。实践证明,以幼儿“身边的科技”即看得见、摸得着、经历过、感觉地到的科技产品为教育内容,既能使幼儿产生观察、认识生活的兴趣,又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掌握,从而保证幼儿科技教育的适宜性。

第三,应注重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的习惯和能力。幼年期是培养幼儿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的重要时期。面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要尽量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取信息和找到答案,而不是直接给幼儿提供答案,[3]同时可以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反问幼儿,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幼儿有可能提出种种猜测,教师应与幼儿一起通过实验和操作来证实。只有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其主动探究的习惯和能力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从而为其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不仅应注重系统的科学启蒙教育,而且应注重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的渗透。幼儿园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与资源,建设系统的科学启蒙教育课程,并采用科学探索活动、区角活动、科技节、科技环保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适合幼儿的具体活动形式,将抽象的科学教育目标具体化与操作化,让幼儿在系统的学习与探究中获得全面发展。除此之外,教师应注重将科学启蒙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让幼儿通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感受、了解、探究身边的科技现象。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幼儿科学探究的意识与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幼儿认识科学技术的价值及其对自己生活的意义。教师还应注重在环境中渗透科学启蒙教育,“让墙壁说话、让树木传情”,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启蒙作用。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