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一年级要以识字教学为重点,但也应该引领学生走进阅读,这对以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将会有帮助。

所以,在这堂课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注重朗读训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我在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的基础上,挑选了几句句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如课前的谈话,课中间让学生谈谈自己生病时候的感受等,紧贴学生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小溪生病时的样子,把小溪生病和自己生病时候的感受相比较,体会小溪生病时的感受,使学生能真实地感受到小溪在遭受破坏时的委屈和难过,从而进行了有效的朗读训练。

引导学生读出“着急、快乐”的语气,让他们在朗读训练中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意思,孩子也会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随着文章小溪的命运有了不同的情感体验。

从教学手段来看,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以及音乐来丰富课堂教学,在阅读教学开始时,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小溪水怎么样?再让学生饶有兴趣地看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动画,整体感知课文。然后抓住"变"字学习课文,理解小溪生病时,黑臭的画面,让学生深深地关注小溪的命运,一前一后的对比,较好地突破了文章的情感目标。 在课文的学习中,我根据本文的特点,运用对比教学,出示文中的语句,让学生对比朗读,读出不同的感情特点和语气。 首先,我仔细研读课文时发现,文中有两处地方对比十分明显,因此我采用对比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个是“小溪水,清清的,绿绿的。”和“小溪病了,黑黑的,臭臭的”两句句子,是小溪生病前后的对比,朗读时的心情和语气完全不同,一个是喜悦的,另一个是担忧的。课文的第二、第五两小节句式相同,我重点进行第二节的朗读学习,在此基础上学习第五节,并让学生运用“谁不往哪里干什么”的句式引导学生说话。朗读时的语气由生气到高兴,也是有所变化的。

另外我尝试让学生进行质疑。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因此我只选择了其中的一节进行质疑。而这质疑的问题又是显而易见的,只是为了培养学生质疑的一种意识。 在本课的教学中适当地渗透生命教育,让孩子们懂得,保护环境,使我们更好地在地球上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