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读书,初步到达正确、流利,尝试有感情。

2、 目标明确,每次读都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3、 在学生读通顺、读流利的基础上,让学生整体文章的大体内容,培养学生整体文章的能力。

一、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的衣服有口袋吗?

生:有啊!(边说边用手掏口袋)

师:你们的口袋用来装什么呀?

生:钥匙、玩具、手绢……

师:可是有一个人与你们不一样,他所装的是“昆虫”,这个人是谁呢?想不想去了解他?

生:想!

师:其实,这个衣袋里装满昆虫的人就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从小就非常喜欢昆虫,今天,咱们就走近法布尔,了解他童年的故事——装满昆虫的衣袋。

板书课题:装满昆虫的衣袋

二、 初读课文

1、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大约15分钟)

(1)学生读书,老师了解读书情况。(读了几遍,读破的句子……)

(2) 老师观察过程中,纠正学生的姿势:学生把书放在桌子上读,此时老师可以帮他拿起书,放在手里,不用说话,他就会拿着书读了。(这是一种无言的教育,不用说“你拿着书读”,老师的一个动作,他就会心领神会。)

2、过渡:这一课的自然段比较多,刚才我看到有的学生,边读书边用笔标出了自然段,这就是会学习,不动笔墨不读书。

下面,请同学们在读书,边读边用笔标出自然段,把文中的生字标画出来,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书,老师巡视,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2)老师了解读书情况的过程中,看到学生动笔标划的姿势没有做到一尺,就走过去,轻轻地用手托起学生的嘴巴,拍拍学生的后背,学生就自然的坐正了身体。

2、 检查读书情况:

(1)常用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如:“栖”,学生读成“xi”,同时,兼顾中下游的学生。

(2)检查读课文情况:开火车读,遇到读错的词语,及时纠正。遇到读破句的情况,老师耐心领读,直到读通为止,老师的语言要委婉,易于学生接受。

3、 研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语气。

(1)请同学们自由读书,练习读三个人物的语言,注意语气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2)分角色读书,老师随机指导。如:当小法布尔抓到虫子时,心情怎样?(兴奋)怒气冲的爸爸会怎样说话?慈爱的母亲又会怎样对法布尔说?

学生练读、指几名学生读、教师指导后再分角色读。

三、 整体感悟,总结主要内容

一家三口,对待虫子的态度截然相反,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细心体会。

(1)学生读书交流。

(2)总结:法布尔对虫子着迷。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抓住文章人物的语言,总结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也是总结文章内容的好方法。只要我们善于总结,会找到更多的方法。

四、 课外拓展

正是因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执着,再加上自己不懈的努力,才成就了今天的昆虫学家,他的著作《昆虫记》,至今在世界流传,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看看这本书,也可以到网上查找有关的资料。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是在读人物的语言时,学生进入角色,读出了法布尔的天真、可爱,父母的严中有爱——父亲的怒气冲冲,母亲的又疼又气。学生通过品读三个人的语言,体会三个人的不同表现,感悟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解决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