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及余数的含义;能根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写出相应的算式,能正确读、写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2.使学生在认识有余数除法的活动中,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4.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大胆尝试,小组交流,全班讨论等形式经历知识产生过程,体验思维过程。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探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难点:

经历生活经验和数学问题的联系过程,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除法。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感受野营的气氛。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一些秋天的图片,看完后说一说你们有什么感受。

师:同学们,看后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这些景色太美了,我真喜欢。

秋天真是个丰收的季节,各种水果真诱人。

……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秋季是个美丽的季节,非常适合郊游,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去野营,愿意吗?

活动一:创设情景,寻找教学信息。

师:(屏幕出示情景图,边指边说)好,我们一起来看,你们看到了什么?谁愿意给大家讲讲?

生:关于野营的事情。

有4个小朋友玩累了,要开始野餐了,他么带了很多的食品。

师:他们都带了什么食品?各有多少啊?

生:9个面包、13根黄瓜、14根香肠、17根香蕉……

(随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出示图中出现的食品和数量)。

活动二:动手操作,理解有余数的意义。

(1提出问题)。

师:他们带来的食品可真丰富啊。你能选取其中的两个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把9个面包平均分给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到多少根?

师: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你也能像这位同学一样,提一个帮图中的4个小朋友平均分食品的问题吗?

生2:把13根黄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到多少根?

生3:把12苹果平均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多少个苹果?

师: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能提出这么多平均分的问题。其实,对于这些食品,我们都可以提出一个平均分的问题。

(2)解决问题。

师:那“把9个面包平均分给这4个小朋友,怎么分呢?”老师给每个同学准备了9个小方框当面包,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分一分,看能得到什么结果。注意:一定要平均分,也就是每人分得要一样多。

(学生自己操作在桌子上分一分。)

师:谁能给大家说一下,你是怎么分的呢?

(指学生到讲台前实际分)

生1:我是这样分的:我先每人分1个,分掉了4个后还有5个,我再每人分1个。又分掉了4个,还剩下1个不能再分了。

生2:我是这样分的:我每人分两个,分给4个同学,分掉了8个,我也是还剩下1个不能再分了。

师:谢谢孩子们的精彩配合。刚才不管是1个1个地分,还是两个两个地分,最后的结果都是每人分得2个,还剩1个。

那剩余的这一个为什么不能再分呢?

生:没法分了,不够一人一个了。剩下的这一个无论给谁都不是平均分了。

师:(强调):说得棒极了。最后剩余的这个就是不能再每人分一个了。所以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结果就是每人分得2个,还剩1个。

用算式怎样表示结果呢?剩余的“1个”你应该怎么表示呢?自己试试看,把它写在作业纸(一)上。

(学生尝试自己写算式,教师巡视。)

师:我这里拿到同学们的三种不同的写法,大家看。

(实物展台展示学生出现的三种不同的算式:①9÷4=2(个);②9÷4=2(个)……。1(个);③9÷4=2(个)剩。1(个))

师:你同意哪种写法?为什么?

生1:我写的第一种,但我同意第三种。因为还剩下1个第一种没写明白。

生:第3种

生3:第二种也对吧?

师:哦,为什么?

生3:说不上来,反正他都记下来了。

生4:我在数学书上看到过这种写法。

师:对,数学书上确实用第二种方法来表示分完后还有剩余这种情况,你真是个好学的孩子。在刚才写算式的过程中,我发现咱们班的同学都是善于动脑的孩子,掌声送给自己好吗?

在刚才的式子中,后一种表示得很明白。只是,我们为了表示起来方便,不写这个“余”字,而用6个点表示剩余,读作“余”,余下的这个不能继续再分的数就叫作------“余数”,再读------- (师边说边板书,生齐读:余数。)

师:像这样平均分后产生剩余的除法就叫“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师:其中9叫什么?4呢?2呢?后面的1呢?

生(齐):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师:对,这个算式读作“9除以4商2余1”,齐读一遍。

(多媒体出示,学生齐读。)

活动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1)借助情境图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

师:其他的食品怎样平均分呢?你能帮这些同学分开吗?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你分的是什么、怎么分的,并让组长把你的算式记录下来。不能直接写出分得的结果的可以用小棒帮助分分看。

每个小组选4种,在作业纸(二)上。

作业纸(二)

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

13根黄瓜

14根火腿肠

15瓶酸奶

16个柿子

17根香蕉

18片饼干

19个大枣

(集体交流,多媒体出示学生的作业。)

师:谁上来交流一下你们组的作业,先说问题再说怎样分的,算式是什么?

生交流作业并演示小棒的分法。

师:再次看课件食物的演示是不是这样?

师:你对这份作业有什么看法?

生:14÷4=2(根)……。6(根),不对。

师:为什么?

生2:因为余数是6,表示剩下了6个,而剩下的6个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还能再分1个,最后剩下2个就不能再分了。所以“14÷4=2(根)……。6(根)”是错误的。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说得太棒了,那应该怎么改呢?

(随学生的回答在屏幕上改正。)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能给他们分分类吗?一类是有余数的一类是没有余数的。

师:没有余数的以前学了,咱们就看有余数的这些算式和结果,

老师觉得除数和余数好像存在一种大小关系。同学们回过头来再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这些算式,他们的余数和除数分别是多少?猜想一下,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大小关系呢?

(多媒体展示所有算式,小组讨论)

生:这些算式有的有余数,有的没有余数。除数都是4,有余数的都不超过3,所以我们猜想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余数为什么不能超过3?比如余数为什么不能等于4?

生:因为余数等于4的话又可以再每人分一次。

师:余数大于4,比如说5行吗?

生:不行,因为余数是5的话,每人也能再分一遍,然后余下1。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也就是说大家的猜想“余数要比除数小”是正确的,恭喜你们。

(多媒体出示结论并齐读)

师:如果把这些食物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那么余数可以是哪些数呢?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呢?

师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我们一定要牢记“余数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里,只要余数比除数大或者相等,这道题一定计算错了,这可以用来初步检查你的除法做得对不对。

活动四:巩固练习,深化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收获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公园里的小动物也平均分了一些食物,你们能帮它们看一看分得对不对吗?

(1)出示练习一:判断题

10÷3=2……4 14÷4=3……4 21÷5=4……1 师:同学们,看到你们帮小动物解决了问题,懒羊羊也来请你们帮忙了。

(2)出示练习二

懒羊羊采了17个野果,想要平均分给他的5个好朋友,他不知道怎么分了,你能帮帮他吗?(学生自己解决,集体订正)

(3)出示练习三

师:看到同学们表现的这么棒,老师也要奖励你们,老师带来一袋糖,要平均分给课堂上发言最积极的7个同学,你们说最后分得的余数可能是几呢?

活动五:回顾小结

师:这次的野营活动,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快把你们的

收获说一说,好吗?

生:我知道了平均分的时候有时有余数。……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看到了

咱班同学特别具有数学的头脑,善于思考。老师带来一道挑战提

考考大家:19人租船到海上游玩,一条船可以坐3人,他们得租几条船?有余数的除法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看谁能利用好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