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地比较两数相差多少,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鼓励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通过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充分交流自己的解题过程。

4、通过图片观察和学生操作直观教具,初步了解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求两数相差应用题的结构及根据图意,提出问题,通过交流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策略:

1、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内容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是在以往教材中第二册才出现的。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应用题不在教材中独立设章,针对儿童的认知实践,上学前,对于比多少的问题,已有初步了解,《课程标准》在学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安排了多些、少些的应用题。旨在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帮助学生主动建立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结构。

2、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师:下课了,同学们来到操场上进行活动,(投影展示:学生课外活动的情景图)你能告诉老师,看到了什么吗?

生:(汇报观察结果)有的在跳皮筋,有的在拍皮球,还有的在投沙包。(指踢毽子的主题图)

师:同学们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

生:答。

(出示课题:操场上?)

师:同学们能说得再具体一些吗?

生1:老师有2人。

生2:学生有6人。

生3:男学生有3人。

……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呀!老师把同学们回答出的问题整理成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出示)老师:O O

学生: X X X X X X X X

老师有( )人,学生有( )人。

男同学: A A A

女同学: B B B B B B

男同学有( )人,女同学有( )人。

女老师: W

男老师:L

……

师:同学们,根据图片,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提出问题。(出示课题:两数相差应用题)

(这样导课的目的是通过选取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合作探究,尝试解决:

a学生比老师多( )人。老师比学生少( )人。

b女同学比男同学多( )人。 男同学比女同学少( )人。

c男学生比男老师多( )人。男老师比男学生少( )人。

……

师:根据提出的问题,观察人物图片,解答第一组问题。

师:把你观察的结果讲给你的同桌听。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讲给大家听呢?

生:个别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