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面的旋转的特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形成与面的旋转之间的关系。

2、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3、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

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准备:小课件、长方形及直角三角形的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出示一组图片(课件展示)师:同学们,我们来观察一组图片

2、师:观察这组图片,你们有何发现

生:都可以通过旋转得来

3、师:这就是旋转的奥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面的旋转。

(二) 展示与交流

活动一: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

1、将自行车后轮支架支起,在后轮辐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车轮转动形成的图形是什么?

2、观察下图,你发现了什么?

延伸的铁路,雨刮器刮过的车窗,旋转门。

(学生了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师随机在黑板上充分利用粉笔直观演示:点一个点,拉动画一条直线,然后把粉笔横过来,向下拉动,画出一个面)

3、用纸片和小棒做成小旗,快速旋转小棒,观察并想象纸片旋转后所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由生活实际抽象成数学图形,沿长方形的一条边旋转得到圆柱、沿半圆的直径旋转得到球体、沿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旋转得到圆锥、沿直角梯形的高旋转得到圆台)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4、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

小结: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可能有曲面。

5、找一找:请你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活动二: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

1、圆柱与圆锥分别有什么特点?

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

圆锥: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从截面认识圆柱和圆锥,圆柱的横截面是面,椭圆,沿底面直径切后截面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直径,宽是圆柱的高。圆锥的横截面是面,椭圆,沿底面直径切后截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底边是圆锥的底面直径,高是圆锥的高。)

2、认识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强调圆柱有无数条高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教师画出平面图进行讲解。并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三)反馈与检测

1、找一找下面的物体中,哪些部分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

2、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

3、下面图形是圆柱或圆锥的在括号里写出图形的名称,并标出底面直径和高。

4、想一想,转动后会形成怎样的图形?

5、看图算出箱子的长、宽和高。-

请完成书上的练习,说说书上的图形分别是什么?

1、 下面哪些物体是圆柱?

2、下面哪些物体是圆锥?

3、动手用硬纸做一个圆锥,再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板书设计

面的旋转

圆柱 圆锥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教学反思: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课堂上呈现了几个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进行观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时,注意准备了必要的操作材料,引导全体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还把点、线、面的运动过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另外,对于教材中通过旋转形成的几何体中出现的球和圆台,让学生在“面旋转成体”的过程中增加体验,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想象认识这两种几何体。课上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球只要求学生认识,不要求掌握特征;圆台不出名称,只要学生能连线,知道是由哪个平面图形旋转形成的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