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 今天我们学习童话故事《捞月亮》。( 板书课题)

2. “捞”是什么意思,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谁捞月亮?为什么捞月亮?怎样捞?捞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借助拼音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2. 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一群猴子不懂得井里是月亮的影子,盲目地到井里捞月亮的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 同学们刚才提出了问题,现在我们就仔细读课文,看看猴子们到底为什么要捞月亮,怎样捞的,结果怎样?请按下面的学习方法读书。

(1) 找出对应的内容读一读。

(2) 画出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 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2. 集体讨论。

(1) 指名读1—4 自然段,说说猴子们为什么要捞月亮?( 小猴子、大猴子、老猴子、一群猴子都发现月亮掉到井里,所以他们大叫,准备捞月亮。)

提示:大家看看,这些猴子大叫之前,有哪些不相同的词,请拿笔画出来。( 跟着,也跟着,大家跟着) 想想他们叫之前,动脑筋想了吗?( 没有) 从哪看出来的?( “一看”接着就叫起来。这些词说明它只看了一下,没仔细看清楚就叫起来) 其余的猴子呢?( 都和这个小猴子一样,没有认真动脑筋,看一眼就跟着叫起来) 他们叫时什么心情?( 小猴子惊奇、焦急,其他猴子着急)

大家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让人感到他们很焦急?

试读、自由体会、教师指导、指名读。

回忆刚才的学习过程,归纳学习方法:找、画、说、读。

(2) 那么猴子们是怎样捞月亮的,结果怎样?按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己再学。

学习5—6 段时,教师要半扶半放,帮助学生找出“倒挂、拉住、接、伸”,

看图解释一下这些词,说说他们按什么顺序排列,为什么这样排列?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猴子是怎样捞月亮的。 (3) 学习第七自然段,让学生运用学习方法,自己说说捞的结果,指导朗读,注意把猴子在“月亮不见了”时他们伸着脖子找月亮的心情表达出来。

四、再读课文,体会中心。

1. 提问:刚才同学们仔细读了课文,知道猴子们并没有捞到月亮,那他们为什么没有捞到月亮?错在哪?( 提出问题)( 因为小猴子不动脑筋,看见井里的月亮就叫起来,大猴子该想一想,老猴子更应该动脑筋了,数它有经验,可它们都不动脑筋,盲目地跟着喊,急着到井里去捞月亮,结果是水中捞月一场空,白费劲儿。它们错就错在,遇事不动脑筋,就盲目跟着去做。)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