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按照新课标的分类,《角的度量》属于空间与图形中的测量的一个部分,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中难度最大的,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利用的是角的大小的空间感觉来估计角的大小,很少用到专用的工具去测量一个角的精确度数,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不仅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同伴交流互助来掌握测量角的技能,而且还把量角与建立学生头脑中角的大小的表象结合起来,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为了达到了这个目标,主要通过以下两种策略:

1、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助于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和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本节课中,通过画角、摆角、量角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在头脑中建立各种角的大小表象,一方面加强对量角的操作技能形成,另一方面达到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目的。

2、利用先估后量,突破难点。新课程特别重视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在本节课中,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角,把直角等于90度做为参照物,通过先估一估有多少度,再动手测量,一方面能有效地突破读内、外刻度的难点,减少错误,另一方面也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26~P27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能通过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能力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

情感目标: 让学生充满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和直角,并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了角是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的知识,并为学生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角的大小有了初步的体验,并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开的程度有关,且有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量角器,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用量角器来测量角几乎没有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度数时内、外圈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画角。

让每个学生画两个角。

2、比较角的大小。

同桌间先比较角的大小,然后小组之间比较角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3、找两个同学到前面展示。

回答问题:你用什么方法比较大小?怎么确定角的大小?

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可能回答,用目测;难于比较的,用重叠进行比较。

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只可能用自己的理解来判断角的大小,还不能说根据角的度数来判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1、用∠1分别度量 ∠A∠B的大小

(1)、看书中的图片∠A∠B,让学生比较大小。

(2)、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观察法、重合法

(3)、自学课文,并动手做一做:剪出∠1,用∠1分别度量 ∠A∠B的大小。

(4)、想一想。

认识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角的单位“度”,用“。”表示。

2、认一认

(1)观察量角器你发现了什么

先自己看,再小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

(2)看书自学刚才没发现的.(如:度,中心,零刻度线)

(3)认识中心点,零刻度线,以及量角器上的数字的意思

(4)说说1 。和平角.

3、试一试,量角器上看角的度数

(1)自学试一试,说说∠A∠B各是几度,是怎么量的

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第一步: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

第二步: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

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

三、巩固应用。

(一)练一练:1、谁说得正确?(练一练1)

可先估计是锐角(小于90度)还是钝角(大于90度)

2、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看的 ,再指名演示。

3、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

4、总结:角的两边所画的长短,与角的大小没有关系。

(二)数学游戏.

1、 读懂游戏规

2、 同桌比赛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零线对一边

 中心对顶点

 对边看度数

 内外要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