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的幼儿刚刚入园,发现周围有好多不熟悉的人和事物,便会产生一种分离焦虑和陌生人焦虑。

岁着交往范围的扩大,大部分幼儿在幼儿园学会了与同伴或陌生人接触,开始建立起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产生了初步的同情心、羞愧心、虚荣心等情感。小班幼儿的情感虽然比婴儿期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相对的说还是很不稳定,依然有易变、易冲动、易“传染”的特点。

针对这些特点,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结合城郊结合部幼儿特点和小班幼儿年龄特点,鼓励城与郊幼儿互相帮助,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激发幼儿情感,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

1、情感——坚强、独立、爱同伴、爱集体

2、行为习惯——谦让、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情感方面,我们合作中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荣誉感。

小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同情心,但是,他们不会表达自己,只能做一些举动,甚至是一些不应该的举动来表达自己。比如:孩子在玩积木的时候,把积木撒了一地,我们就对他说:“你们摔在地上知道疼,那么积木疼不疼呢?”这样,幼儿就会将积木轻轻的放到篮子里。

小班幼儿对荣誉感的理解大多局限在自己身上,而较少考虑到整个班级,还不知道为别人的成功而高兴。在庆国庆的活动中,有的小朋友参加了游戏“抢椅子”的比赛。最后颁奖的时候,得奖的小朋友欢呼雀跃:“哇!我赢了!”没有得奖的小朋友做在下面,急得大叫:“我怎么没有呢?”其实,他们并不是一定要拿第一名,让他们站在领奖台上,也是很开心的。

在行为习惯方面,我们着重培养幼儿的社会性交往。

幼儿在入园前交往的对象是双亲,而入园以后,交往的重心却由父母转移到同伴与老师的身上。他们对社会行为及如何与他人相处的许多知识,不是由父母传递的,而是通过与同伴、老师的交往习得的。幼儿刚入园的一段时间,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关系的常常是自己,而从来不去关心身边的同伴在干什么。慢慢的幼儿之间开始相互交往,语言成为交往重要形式。

刚开学时,常有幼儿带来零食,各自吃自己的。于是,我们就说:“小朋友可以请其他人吃,也可以吃别人的东西。”接着,小朋友之间就开始相互交换了。他们有时候看到老师有什么好吃的,他们就很羡慕,围在旁边看,然后对我们说:“老师,我们家有许多好吃的,明天我带来给你吃哦!”其实,他的言下之意就是:老师,你也应该给我吃点,我们一起分享。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