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爱心不是靠强行灌输而在一夜之间培养出来的,更不是用没有原则的、失去理智的溺爱换来的,它是通过自然而然的模仿、潜移默化的渗透而逐渐形成的,如同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一个从外在到内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1.从爱护玩具和动植物开始,启迪孩子的爱心。

我们对孩子的爱心教育可以从细小的事情做起,让孩子在他熟悉、亲近的环境中开始受到启迪。对于孩子来说,身边那些大大小小的绒毛玩具、布娃娃就好像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他们生活中最亲近、最自然的伙伴。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用和善的态度对待这些玩具伙伴,和它们做朋友。比如,看到孩子把娃娃扔到地上时,你可以这么说:“哟,你把娃娃摔疼了,快抱起来摸摸它。”有时还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说话的声音要轻一点,别把小熊吵醒了。”“小狗是你的好朋友,你和它一起玩吧。”带孩子去大自然,引导他们去亲近周围的一草一木,去关注大自然中的每一个生命,看看花儿在什么时候开放,听听鸟儿是怎样鸣叫的,鼓励孩子给花浇水,给动物喂食……由于孩子与动植物有天然的亲近感,这样的爱心教育就更

为自然、更为有效,孩子在这样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学会关心爱护别人。

2.通过分享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塑造爱心。

与别人分享好吃好玩的东西,对别人说一些关心体贴的话,同情并帮助有困难的人,不计较别人的过错,对别人能够宽容和谦让,孩子的爱心就是通过这样一次次的行为模仿和强化而逐渐形成的。,在餐桌上,可让他学着给长辈夹菜;鼓励孩子给老师和同伴拿东西;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和孕妇让座,让孩子做这些力所能及的事,从中品尝做了有益于他人的事而带来的喜悦。

3.注重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成人是孩子行为的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因此,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的同时,更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对孩子起示范作用,营造爱的氛围,感染孩子的心灵。平时应尊重和关心孩子,对孩子说话要温和体贴,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多给孩子鼓励和表扬,让孩子直接感受到来自成人的浓浓的爱;成人之间要注意使用爱的语言,比如“你辛苦了,先歇一会儿”“别急,我来帮助你”“谢谢你为我做了这么多的事”,等等;在长辈面前,多表达一份尊敬和关心,比如给老人泡杯茶,让个座,说句体贴的话,送个礼物,等等。成人之间的体贴尊重和相互关爱恰恰是孩子爱心得以生根发芽的关键。要注意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细节,处处保持良好的形象,避免无意间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4.借助艺术作品和媒介引导孩子把爱向周围世界扩散。

对于孩子的爱心培养来说,移情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借助于电视、图书等媒介的力量,引导孩子观看以关爱、善良、正义等内容为主题的作品,多给孩子读一些以互助友爱为主题的童话故事,还可以把孩子身边发生的事编成故事讲给孩子听,熏陶培养孩子的爱心。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增强和视野的扩大,还可以引导孩子将爱心从熟悉的人迁移到一些陌生的人身上。比如引导孩子关心贫困地区儿童的生活,尝试用零花钱给灾区人民捐款,在车上给老人让座,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等等,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助人为乐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