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思想、情感等尚未成熟,对作文手段、技巧等东西接触较少,加之理解、接受能力有限,很难把从课文中学到的或者老师归纳出来的作文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作文的教学显得尤为困难,老师怕教,学生怕学。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灵活应用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我们知道,虽然是想让学生学会叙事,学会记叙生活,然而,作文课并不等同于原生生活,学生不可能在作文课上把原来要写的事情再重新经历一次,而是要靠回忆来辅助完成作文,也就是说,叙事作文就是想让学生将已有经验转换成笔下的文字。经验的间接性使得转换的过程中难免产生缺失,作文与原有生活的隔膜由此产生。所以,我认为,中年级作文课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尽可能的将这种隔膜缩小,以求让学生更好的将已有经验记录下来,成为一篇真实的、有感情的记叙文。当然,这种隔膜不可能消除,但是,我们能够应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来缩小它,从而进入最佳的写作状态。

总结起来,我们主要可以利用多媒体“引”着他们再现形象生动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探”的兴趣。

上文提过,课堂作文中学生面对的不是现实生活,而是以往经验在头脑中的再现。生活经历的不丰富,素材积累相对贫乏,加上回忆过程中难免产生的遗忘,使得学生往往觉得难以动笔,无话可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学生带出课堂,带进生活,带进社区,带入大自然,然他们直接面对生动的现实再进行表达,书写下来。但一般作文课还是以在教室上课为主,我们可以用多媒体来尽可能形象逼真地构建出生活场景来,帮助他们更快地进入角色,不知不觉间将眼前的生动情景与以往经验结合起来,把“无米之炊”变成“有米之炊”。

例如,在练习写《雨中》时,我们可能刚好是在晴天里讲课,外面没下雨,学生对下雨的印象已经相对模糊。这时,我们可以首先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印象,说说哪些地方自己已经影响模糊了。再播放原先找来的下雨的录音、录像、图片等,通过多媒体结合起来,给学生构建一个形象生动的下雨图景,学生边看边听边写,仿佛直接在雨中写自己的所见所闻。这样下来,一节作文课变得十分形象,学生也容易写,老是也不比过于刻意去讲,轻松自然。

好的作文讲究技巧,更好的作文是将技巧应用得大象无形。然而,技巧太过于抽象乏味,对技巧的认识与应用需要有良好的分析、综合能力,这对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实在要求过高。有的老师没认识到这点,离开实际生活,大力进行技巧的演练,使得学生越发觉得乏味,变得不在喜欢作文。因此,老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一味放在作文技巧的讲解上,而更应该首先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唤醒他们的表达欲望,同时还能够让他们“探”出一条最好的表达途径,也就是最好的表达技巧。还是以上一作文《雨中》为例。如何写雨?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把各种雨的图像、声音同时展现出来,让学生自己去“探”,通过对比,让懂得不同的雨有什么不同的对比,探讨应该怎样描写各种不同的雨。这样,我们没有刻意去讲技巧,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通过对比学到了技巧,技巧的应用使他们产生成就感,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兴趣。

如何与多媒体结合,从而达到更好的作文教学效果,还有待于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