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报道过的张超的父亲张增权做完演讲,在会场碰到了老乡胡维俊,两人便热烈聊了起来。老胡也是安徽合肥人,在杭州做服装生意,他跟孩子的妈妈已经离婚,才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就留在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老胡唉声叹气:“现在跟儿子都没法交流,儿子就不接我电话,就算他接到电话,也是把电话拿起来,然后找爷爷奶奶接听。”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留守儿童因为长期和父母分隔两地,容易生疏,常常发生父母打电话回家,孩子不愿意接的情况,或者孩子没有什么话可以跟父母说。不能总是说“你表现怎么样”要留意生活中的细节。灵栖心理咨询中心的庞碧玲咨询师听了之后表示,留守儿童的父母给孩子打电话应该讲技巧,不能老是问“表现怎么样”、“乖不乖啊”之类的话,“就算大人听到这样的问题也要呆上一阵子,何况小孩”。“孩子不是说不想跟爸爸妈妈说话,而是没话说,不知道怎么说。”父母跟孩子说话,应该找一些孩子能听懂,能回答出来的话,这就需要留意生活中的细节。

    但留守儿童和他们的父母远隔万里,孩子在生活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父母并不知道,庞碧玲咨询师告诉记者,其实还是有办法的。

    小点的孩子问朋友大点的孩子问自己不同年龄的孩子关注的重点不一样,6-12岁的孩子,注意建立同伴关系,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多问一些孩子周围的情况,比如说同学、朋友。如果真的没什么可问,也可以对孩子说:“你有什么话想跟爸爸妈妈说?”通过反问的方式把孩子的话引出来。

    但大点的孩子就不一样,12岁以上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增强,这时候大人就可以多问一些跟孩子自身有关的话题。比如说男孩子开始注意身高,女孩子开始注意外貌。这些都是跟孩子沟通的好话题。只要跟同学相处融洽还是能健康成长。

    庞碧玲咨询师还告诉记者,如果孩子真的不善于跟爸爸妈妈交流,也没有关系,虽然小学一到三年级是孩子培养交流能力的关键时期,但是只要孩子跟同龄人的交流没有问题,还是能健康成长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孩会跟父母慢慢有话说,关系就会慢慢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