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德育低效现象在不同教育阶段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爱国主义教育在德育中更为宏观而高层次,所以这种低效现象更为突现。而幼儿园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就尤现得大而空,似乎不切实际,使得许多教师无所适从,现状可想而知。但研究表明3-6岁孩子正是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一面,如何更好地解决幼儿园德育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最低效的问题,我试图从以下几方面对影响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的因素做以探究和分析。

一、施教育者的行为及态度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在幼儿教师中,一提及爱国主义教育,不外乎是配合国庆节、春节、中秋节等节日组织的主题活动。从大中小班不分层次、难易的先认识一些基本常识,如国旗、国徽的样子、颜色及来历、代表意义,然后根据本年龄段幼儿操作能力而进行的一些粘贴、图画或手工折纸。或者是配合主题要求,认识一些少数民族服饰特点、习俗,我国的名胜古迹及让世界瞩目的珍稀动物等等。而没有情感色彩的认知,便是僵死的,没有生命力的,其结果是老师年年教,孩子年年记,形成为一个简单的认知和操作。爱国教育效果最终成了一种反复识记后的结果和技能练习。教师沿袭传统、按部就班的爱国教育模式严重,不能根据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有选择、有侧重的去实施爱祖国教育。

其次,许多幼儿教师对爱国主义教育有一种偏见,认为对幼儿园的孩子说“爱国”是一种遥远不切合实际的教育,始终以为孩子小,认识及行为能力有限,无法理解“爱国”含义,甚至有的教师认为孩子的年龄与“爱国”实在难融为一体,孩子根本干不了什么“爱国”的大事,让幼小的孩子接受爱国教育很有点天方夜谭,爱国教育纯属多余。这种对幼儿园爱国教育的错误态度,使得教师自身的爱国教育课陷入一种空洞说教模式,孩子更是不感兴趣一副茫然的样子,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了。

再次,许多幼儿教师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重视孩子的认知结果,轻孩子的心理感受,把爱国主义的重点及效果放在对国旗等的认识上,诸如对国旗意义的理解,对我国珍禽益兽的认识图画,什么时侯吃棕子,什么时候吃元宵,家乡的土特产等等实实际际的认识内容上,而没有想如何通过这些认识活动去激发孩子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体验,不考究这些认识活动在孩子情绪情感上发生的效果变化。我们可以试想:给大班孩子口述一句“五星红旗红色的旗面代表先辈们用鲜血染红的大地”,让孩子记忆的效果与讲解一段邱少云在烈火中牺牲的英雄故事,哪个更会让孩子有强烈的情感体验,既使孩子们不能说出“红色的旗面代表血染的大地”,而故事中邱叔叔给他们幼小心灵的强烈震憾却会让他们永久的铭记不怕火烧不怕疼就是“爱国”。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