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比较少接触到粮食谷物,有的甚至只在吃饭的时候才有见过米,连米是如何来的都不知道,记得上学期教《小母鸡种稻子》的时候,因为事先没有准备好,学生对于什么是稻子懞懞懂懂,单看图也是不大懂,再三地讲说,才懂了个大概.

所以,在教《一粒种子》之前,我事先好几天让学生先去随便种一粒种子,不懂的话,可以叫家里人帮忙,到了要上这一课的时候,有的学生种子都已经发芽了,现在再让学生来学习课文,学生对种子如果生成就不会那么陌生了.而且学生都懂得种子要在春天天气暖和下,有水分下才会发芽.

在教学中, 我以种子的四次“挺一挺”为线,找找种子怎样才能挺一挺,使学生掌握一些常识上的知识,那就是种子发芽需要:温度、水份、空气. 但作为语文课,语言文字的训练是不可忽略的。本课中我紧紧抓住种子与蚯蚓的对话进行朗读。在学生多次的朗读体会中,悟出:种子的语气应该是“奇怪、好奇”的,如“外面什么声音?”、“外面什么样了?也这么黑吗?”;而蚯蚓是“热情、亲切”的。如:“招呼我们到外面去呢!”、“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应该说,这些对话的朗读不是太难,学生自己体会后,还是能朗读出来的。

“啊!我要赶快出去!”表达种子急切的心情;学生基本上能读出这种感情,因为有的学生在种他们种的种子发芽的时候,常跑来问老师,怎么还不发芽,怎么?不发芽,那种焦急的心情恰好和课文里面的种子一样.

“啊,好个光明的世界!”表达了种子的一种惊喜,同学们也都芬芬表示当他们看到种子的时候那种开心的心情也和种子一样的.

教完这一课,我觉得很轻松,因为学生有实践过程,在学习的时候基本上和自己实践的是一样的,这一次的成功,让我深深体会到: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去探索,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