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读见悟是一种深读课文、品味语言、体悟情感并将其“外显”的表演过程,是一种特殊的阅读理解“手段”,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语文综合活动。它被老师们视为“外显”学生对课文独特感受、理解和体验的鲜活形式,频频出现于课。但在操作这一教学活动时,由于理解、运用的偏差,效果往往事与愿违。现以《三袋麦子》(苏教版五册)为例,提出演读见悟的课堂教学策略,就教于同仁。

一、 阅读课文,自选角色

要想演好,必先读好。因此,研读课文、自选角色是演读前必须进行的教学活动。研读中要求学生抓住不同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情,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选好自已想演的角色,熟记“台词”。如《三袋麦子》有四个角色:小猪、小牛、小猴、土地爷爷。我先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自由读、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表演能力,确定自己是演小猪、小牛、小猴,还是土地爷爷?角色选定后,再读课文,记住自己所选角色的台词。

二、 揣摩角色,体味情感

情感是表演的生命。在选定角色记住台词后,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研读课文,抓住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等,细细品味、揣摩,深刻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体味角色的情感,贴近角色。如《三袋麦子》。表演前,我要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感悟三种小动物的鲜明个性(小猪的憨厚可爱、小牛的勤劳节俭、小猴的聪明能干),土地爷爷的宽厚、慈爱,揣摩怎样把自己选定的角色演好。

三、 加工课文,超越文本

表演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再创造的过程,这不仅包括对角色的创造上,还表现在对教材的再加工再创造上。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细读文本、揣摩角色时,根据自身的体验,充分发挥想象力,对“剧本”、对角色进行大胆创造,赋予角色丰富的形象。如《三袋麦子》中的小猪、小牛、小猴三个角色,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对其个性也比较了解;土地爷爷学生虽不时熟悉,但平时在与长辈的接触中,也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什么是宽厚、慈爱。所以,表演前,他们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有的选音乐,有的找道具,有的化了妆,有的制背景,有的创作台词,对所演角色的心理、情感、意志等把握、准备更到位。

四、 表演角色,以演见悟

用表演诠释对课文的理解,用理解提高表演水平。在细读体悟、揣摩角色后,组织学生(可带教具)表演课文内容,用表演来外显学生对课文的感受、理解和体验。因此,当学生置身于表演中,他们会以各种感官去触摸、品味、体验文中的角色,会用全部身心展示自己对饰演角色的心理、情感、意志的体验与理解,从而使无声的教材语言成为有声有色的生活话剧。可组内先演,再选几组上台表演。如《三袋麦子》。表演前,先让学生说说打算怎么演,然后提醒学生:表演时要注意小动物和土地爷爷的语言、动作、表情等,要进入意境,演出小动物的个性,演出土地爷爷的宽厚、仁爱。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