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的幼儿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根据《纲要》的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针对当前我国幼儿园健康教育研究尚未得到应有重视的现状,本文谈谈对《纲要》蕴涵的幼儿健康教育思想的认识。

一、何以将“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作为幼儿园的首要任务?

“保护幼儿的生命”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幼儿的生长发育十分迅速但远未完善,幼儿的可塑性很强但知识经验匾乏,幼儿的活动欲望强烈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幼儿的心灵稚嫩纯洁且特别容易遭受伤害,为此,保护幼儿的生命理所当然地成为幼儿园的首要任务。

“促进幼儿的健康”是由幼儿健康的特有价值所决定的。17世纪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和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认为:“人生幸福有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述: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全的身体。凡身体和心智都健全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或心智如果有一方面不健全,那么即使得到了种种别的东西也是枉然。”健康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健康是幼儿的幸福之源,离开健康,幼儿就不可能尽情游戏,也不可能专心学习,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幼儿时代的健康不仅能够提高幼儿期的生命质量,而且为一生的健康赢得了时间。幼儿健康也是人类生命质量得以提高的基石,增强幼儿健康不仅能造福幼儿而且有益于各种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预防;幼儿健康水平的提高体现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纲要》将促进幼儿健康视为幼儿园的首要工作,这样保障我国幼儿的健康权益就更加有章可循了。

二、什么是正确的健康观念?

《纲要》明确要求“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近年来虽然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有所深入,但由于我国对幼儿健康教育的研究十分欠缺,人们对什么是正确的幼儿健康观念未必达成共识。

幼儿健康意味着幼儿身心健康。本人非常赞同《纲要》“身心并重”的幼儿健康观。我国曾因历史的原因忽视过幼儿心理健康的研究、当前由于经济条件、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等众多影响幼儿健康的因素发生了较大变化,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也出现了新的不良现象,因此在今后的幼儿健康教育研究与实施中既要防止单纯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也要防止片面强调幼儿的心理健康,顾此失彼的后果必然与身心并重的初衷背道而驰,也必然造成幼儿生长、发育及成熟的障碍。当今,许多边缘学科应运而生,诸如身心医学、行为医学、健康心理学等,这些新兴学科不约而同地立论于“生理-心理-社会模式”。该模式强调了这样的观点:健康或疾病是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不断互动的结果——任何一种因素都与其他因素有关且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无论我们谈论的是幼儿的身体问题还是幼儿的心理问题,都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许多身体表现带有心理因素,许多心理反应与身体状态密不可分。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