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在孩子们小学的第一节数学课上,我对孩子们的学前所掌握的数学简单的计算进行了一次摸底,40道10以内的加减法,给了孩子10分钟的时间,有20个左右的孩子把题目全做完了,正确的题数在35题以上,有五个孩子是全对的。有10个孩子做对的题数在20到35题之间,有6个孩子做对的题数在20题以下,但都在10题以上。从这个简单的数据可以基本看到,孩子们在学习加法前,大部分孩子已经会简单的加法计算。对于这节课的内容,孩子们在计算得数上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孩子可能更大程度的停留在记忆的基础上。

教材分析:“有几枝铅笔”是加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建立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的,因此教材中提供了比较多的情境图,帮助孩子理解加法的含义。对于教材中所呈现的排列顺序,是否就直接作为教学顺序,我在思考后对顺序进行了微调。把练一练的第一题,放在练习题的最后,作为加法意义的拓展和延伸。体现整节课,从情境抽象出算式,再从算式回到情境的认知规律。在主题情境图、练一练第二题的第二幅图,第四题中都可能会出现由于学生出发的角度不同,而答案不同的情况,这时需要关注学生观察的角度和语言表述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体验加法的含义。

2、学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3、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发言,仔细观察,学会表达。

4、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加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加法的含义。

课前准备:铅笔等文具,实物展台,磁钉、练习纸等。

教学方案:

一、创设情境,理解加法的含义。(方案一)

1、老师左手拿三支铅笔,右手拿二支铅笔(这里我设计的时候按照孩子们看事物的一般习惯,从左到右的顺序,为孩子从视觉上列出2+3做引导,考虑到有些孩子还左右不分,而且老师的左右和孩子的左右刚好是相反的。)师把两只手的铅笔合在一起,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铅笔的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可能会回答,两只手的铅笔放在一起一共是五枝铅笔。引导学生说出:两枝铅笔和三枝铅笔合起来一共是5枝铅笔。这里多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在对于主题图的理解和利用上,现在我比较赞成辉煌老师的看法。第一幅二枝铅笔和三枝铅笔,第二幅图合起来一共是5枝铅笔,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整体的意识。在这整一个过程中,就不把2支铅笔和3枝铅笔单独地提出来。在学生语言表达以后,再请学生一起拿起笔来,把合起来的过程做一做,边做边说。(让铅笔乖乖的躺回去,即要求学生把铅笔放好)。(小李老师在网上提的意见很好,先操作,再提升出算式。)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