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周日、一和二三天里因为我们实验学校,所以我们全校的数学老师都参加了“科学课堂”的理论学习,这次主要的学习任务是怎样设定我们的教学目标。《小数的意义》这节课的目标设定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作业之一,所以当时我们就是很认真地讨论商议,在目标设定之前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分析学生学习这一课的起点在哪里。我们认为有以下两点:1、在一年级学生认识人民币时已经初步接触过小数、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2、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会把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数用一位小数或两位数表示。在我们分析清楚学生的学习起点后我们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小数产生的,理解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包括举例说出生活的小数,能把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改写成小数,并能描述出给定的小数的计数单位。2、学生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包括举例说出0.1有10个0.01等。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如果教师不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在教学中,以测一测身边的物体的引入,可以很快地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很期待而且又搞到很亲切,让课堂气氛放轻松点。还适当的地渗透了生活中的小数,紧贴生活情境,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2、借助板书,引导探究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总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可以让学生很快理解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分别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来表示呢。于是我就想到从板书入手,设计了这样表格式的板书,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对比和观察后尽快理解分数与小数的关系。而在新知探究时我充分运用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组织教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在教学1分米=米=0.1米时,我渗透等量替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先让学生初步感悟十定制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鼓励学生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再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二、三位小数。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得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一……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三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这样轻松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并运用知识迁移,明确了四位小数、五位小数等多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3、紧抓目标,设计练习

课堂练习在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所以必须精心设计。我围绕着学生的学习任务精心设计了及时反馈、基础练习、闯关练习、走进生活、及拓展练习,五大类型练习。开始后面的巩固练习是完成数学书上的练习题,试教以后高艳群老师认为这些练习太简单了,体现不了练习的层次性。之后我又沿着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这个角度去思考,就把练习改成了现在的闯关练习和走进生活。通过学生练习的情况来看,这节课学生还是很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老师对同一节课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理解,我希望待会各位领导和老师给我多提宝贵意见,使我上的《小数的意义》这课更加的完善,让我们的科学课堂更加科学。在此先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