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意图:

说到冬天,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漫天飞舞的雪花,飘飘洒洒,房屋上、柳条上、草地上,处处着上了银装,世界瞬间变得白茫茫……”雪花的美幽雅恬静、晶莹剔透。不仅给人美的享受,也是教育的活教材。“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原来洁白柔美的雪花下,还有另一种美——绿绿的青松,披上了白白的衣裳,不畏冬天的严寒,毅然青松挺拔。白雪与青松,融合与一体,这才是美!于是,诞生了“雪中的松树林”。活动的设计目标在“让幼儿欣赏松树的颜色、形状等基本特征,感受雪中松树的美的同时尝试用多种的方式来表现雪中松树的特征。”不仅让幼儿欣赏到了美,还给幼儿创造了表现美的机会。

二、课例研讨:

一研案例:

冬天的松树林

一、活动目标

1.欣赏松树颜色、形状,感受冬天松树的美。

2.尝试用多种方法表现松树的特征,并用小雪花装饰背景。

二、活动准备

大、中、小不一的绿色正方形

绿色长方形若干张、黑色的细长方形若干

淡、深绿油画棒、白色油画棒若干

剪刀、固体胶若干、记号笔

蓝色彩纸幼儿人手一张

松树课件、黑色KT版制作的冬天的场景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师:选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里有什么?冬天除了雪花很美,还有哪些树也很美?(圣诞树)

师:圣诞树也叫松树。松树是什么形状的?上面的三角形和下面的三角形一样吗?

师:今天松树也来到了我们班,它想参加一个冬天的舞会,想请小朋友们帮它打扮的美一点。

2.欣赏图片

图一

师:这是什么?

师:松树看上去像什么?(三角形)三角形的松树还像什么?

师:这些松树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近,有的远)

师:天空中下起了大雪,松树会变成什么样呢?

图二

师:松树穿上了白白的衣服,给你的感觉怎么样?

3.欣赏教师的范画

师:我带了一些松树的照片,看看它们是怎么打扮的?

范画一:提供同样大的正方形,对折成三角形后,进行层次组合拼贴成松树

师:你知道这张用了什么方法吗?这些三角形一样大吗?松树的上面和下面一样大吗?怎么办呢?(最上面是一个三角形,中间是两个,下面是三个,最后拼贴成三角形的松树)

范画二:画好大小不一的松树,然后用白色的蜡笔沿着松树画一圈,用小雪花装饰。

师:这幅用了什么方法?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先用白色蜡笔把松树画下来,再用绿色蜡笔涂满)

范画三:提供不同大小的正方形纸,对折成三角形后拼贴成松树

师:这幅用了什么方法?这些三角形一样吗?像什么?

范画四:长方形的纸,对折后,用记号笔沿着折起的地方开始绘画,边画边说:

师:你猜这幅用了什么方法?一起检测一下你的猜测吧!(教师边示范,边讲述:记号笔宝宝可勇敢了,这么冷的天它还是想到户户滑滑梯,看它怎么滑的:从上面往下滑,慢慢的,呀,有点冷,休息一会吧,再继续滑远一点,又冷了,再休息一会会,继续滑,滑的远一点哦。呀,它听到妈妈在叫它回家吃饭呢,蜡笔宝宝赶紧走回家。)

师:剪刀宝宝真调皮,它也想滑滑梯,快看,它是怎么滑的?

4.介绍操作材料,幼儿分组操作

5.讲评

师:你最喜欢那片松树呢?

一研后的调整与反思:

1.教师示范新的操作方法时绘画的工作由原来的“记号笔”调整为“白蜡笔”,既清晰,又符合主题。

2. 课件中的图片比较多,可以直接选两张特征明显,具有代表性的。

3. 导入环节不够自然,创设故事的情境导入,会更生动。

4. 四种操作方法选其三。其中“用相等的三角形拼贴松树”,难度较大,更适合中班年龄段幼儿的认知。

5. 在欣赏课件、绘画的过程中添加柔美的背景音乐

二研案例:

冬天的松树林

一、活动目标

1.欣赏松树颜色、形状,感受冬天松树的美。

2.尝试用多种方法表现松树的特征,并用小雪花装饰背景。

二、活动准备

大、中、小不一的绿色正方形

绿色长方形若干张、黑色的细长方形若干

淡、深绿油画棒、白色油画棒若干

剪刀、固体胶若干

蓝色彩纸幼儿人手一张

松树课件、黑色KT版制作的冬天的场景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S:圣诞节,小朋友们都收到了圣诞老爷爷送的礼物,我也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想看看吗?

S:出示圣诞树:看,是什么?圣诞树还叫什么?(松树)松树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你喜欢松树吗?

2.欣赏课件

S:想不想去松树林里看看?

图片一:

S:松树林里的松树多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大小、高矮、远近)

S:哇,雪越下越大了,想不想看看雪中的松树?

图片二:

S:它有什么变化了?白白的雪花飘落在松树上,给你什么感觉?

3.欣赏范画

S:松树真美呀,如果有好的方法把它们保存下来该多好呀!

S: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呢?(剪贴画)

S:想不想看看我是怎么保存的?

(1)一次出示前两幅幅范画

师:你能看出我是用什么好方法保存松树的吗?

(请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

A方法:画好大小不一的松树,然后用白色的蜡笔沿着松树画一圈,用小雪花装饰。

B方法:选择大小不一的正方形,对折后,送小到大依次排练、拼贴。

师:你知道这张作品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吗?

C方法:教师介绍操作方法:出示长方形的纸,对折后,拿出白色的蜡笔沿着折起的地方开始绘画,边画边说:白蜡笔宝宝可勇敢了,这么冷的天它还是想到户户滑滑梯,看它怎么滑的:从上面往下滑,慢慢的,呀,有点冷,休息一会吧,再继续滑远一点,又冷了,再休息一会会,继续滑,滑的远一点哦。呀,它听到妈妈在叫它回家吃饭呢,蜡笔宝宝赶紧走回家。

S:剪刀宝宝真调皮,它也想滑滑梯,快看,它是怎么滑的?

(小剪刀沿着白蜡笔宝宝留下的脚印往下滑)

S:松树还少了什么?(树根)

S:你们想不想用这些有趣的方法把松树宝宝保存下来呢?

(2)介绍3种操作材料,幼儿自主选择

(3)幼儿操作,师重点指导操作新方法的幼儿。

4.展示、讲评

师:哇,好大的一片松树林呀,你最喜欢哪里的松树呢?

二研后的调整与反思

1.活动的导入内容调整为:“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看,这是哪里?”直接引出“松树林”,突出“美”。

2.欣赏课件环节,教师在引导幼儿欣赏“图片一”时,着重引导幼儿观察、讲述松树的颜色、形状、布局等特征,让幼儿感受松树的色彩美以及不怕寒冷的精神,带领幼儿一起模仿坚强、挺拔的松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比较美的语言情境让幼儿更好地感受松树之“美”。如“松树林里的松树可真多呀,有的高,有的矮,有的个头大一点,有的小一点,有的两个紧紧地靠在一起”。

3.欣赏范画环节,同时出示三幅范画,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操作的方法,师再引出新的创作方法,在示范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语气都可以夸张一点。还可以请一幼儿上来尝试,其它幼儿可以徒手练习。

4.幼儿操作过程中,可根据幼儿实际的操作情况,采取“过程性讲评引导”的方法。如引导幼儿画雪地、雪花。

5.增加背景音乐两段,一段轻柔、一段欢快。

三研课例:

雪中的松树林

一、活动目标

1.欣赏松树的颜色和形状等特征,感受雪中松树的美。

2.尝试用绘画、折纸、剪贴等方法表现雪中的松树。

二、活动准备

大、中、小不一的绿色正方形

绿色长方形若干张、黑色的细长方形若干

淡、深绿油画棒、白色油画棒若干

剪刀、固体胶若干

蓝色彩纸幼儿人手一张

松树课件、黑色KT版制作的冬天的场景

柔和、欢快音乐各一段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S: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看,这是哪里?

2.欣赏课件

图片一:

S:(松树林)松树林美吗?什么美?这些松树像什么?(三角形)像什么?还像什么?

S:除了美丽的松树,还有什么呢?(雪)地上厚厚的雪,说明天气怎么样?(冷)松树它们冷吗?你从哪里看出来它们不怕冷呢?(站姿挺拔)我们也来做一个不怕冷的小松树吧。

S:哇,松树林里的松树真多呀,有的高高的,有的矮矮的,有的紧紧地靠在一起,真美呀!小松树们,冷吗?你们真是勇敢、神气的小松树!

图片二:

S:哇,雪越下越大了,绿绿的松树上多了什么?给你的感觉怎么样?(真美)绿绿的松树穿上了白白的衣裳,真美呀!

3.欣赏范画

S:这么美的松树林,真想把她们留下来呀!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呢?

出示三幅范画:看,我用了哪些方法?(请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

一小结:对,是用正方形对折,拼贴的松树(教师把范画上的三角形往下一拉,让幼儿看看是正方形)

二小结:对,我是用白色的蜡笔先画好了松树,然后再给它们穿上了绿绿的衣服。

S:你猜这幅作品我用了什么方法?仔细看。

教师介绍操作方法:

出示长方形的纸,对折后,拿出白色的蜡笔沿着折起的地方开始绘画,边画边讲述:白蜡笔宝宝真调皮,下雪天还要出来滑滑梯,看它怎么滑的:从上面往下,慢慢滑,小心摔下去哦。呀,有点累,坐下休息一会吧。再继续滑远一点,又累了,再休息一会会,继续滑,滑的远一点哦。呀,好累呀,它要回家了。

S:剪刀宝宝也很调皮,它也来滑滑梯了。快看,它是怎么滑的?滑下来变成了什么?还少了什么?(树根)

(小剪刀沿着白蜡笔宝宝留下的脚印往下滑,因为这样才不会摔跤)

S:谁想来试试?

(可以请一幼儿上来示范,引导其它幼儿徒手操作)

S:天空中下着雪,雪中的松树真美呀。

S:你们想把这么美的松树留下吗?

教师简单介绍3种操作材料,幼儿自主选择

幼儿绘画,师个别指导。

4.展示、讲评

师:哇,好大的一片松树林呀,你最喜欢哪里的松树呢?这片松树林用了什么方法呢?

5.结束部分

松树林真美呀,我们一起到美丽的松树林里去玩游戏,好吗?(播放音乐欢快)

三、活动反思:

1.活动从导入环节到最后,始终紧扣目标中“松树之美”展开,从“引出松树之美——欣赏松树之美——感受松树之美——讲述松树之美——表现松树之美”,再回归“欣赏松树之美”。

2.图片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第一幅,让幼儿赏到了松树的色彩之美、形态之美等特征;第二幅,绿绿的松树披上了一件白白的衣裳,白里透着绿,具有一定的意境美。

3.在欣赏图片过程中,引导幼儿模仿“坚强的小松树”时,教师创设了一定的语境,如“有的高高的、有的矮矮的……”,自然地引出了布局的层次性,为幼儿的接下来的创作做好了经验铺垫。

4.教师在介绍新的操作方法时,运用了生动的故事的情境,讲绘画、剪贴的过程形象化了,帮助幼儿很好地理解了操作的方法,很适合。

5.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采取“过程性讲评”的方式引导幼儿添画雪花,让画面更加美,如“天空中下起了大雪,雪中的松树真美呀!”

6.“展示、讲评”环节,教师创设了一个“松树林”的背景,幼儿的作品展示在“松树林”里,情境性特别强,让整个活动增色不少。

7.“结束部分”教师带幼儿到美丽的松树林里去玩,与刚开始“导入环节”教师带幼儿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前后呼应,让活动更加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