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夜间啼哭在各个月龄都会发生。有的婴儿早在出生后2~3周就开始了,但满三个月后开始夜啼的婴儿则占多数。夜啼的婴儿每天晚上都要哭2~3次,甚至更多,闹得左邻右舍不得安宁,父母更休息不好。一般来说,婴儿夜啼有以下几种情况,父母可以对症下“药”。

    1.昼夜题颠倒了

    这种情况多见于新生儿期。由于新生儿出生后尚未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往往会出现白天睡,晚上醒来啼哭的现象。为改变这一情况,白在可适当增加一些对新生儿的刺激,使其白天睡短些,清醒的时间长一些,夜间睡长觉。

    2.睡前没吃饱,因饥饿而啼哭。

    出现这种情况除及时喂哺外,还应注意调整婴儿的饮食量及时间,使其夜间睡眠时不发生空腹现象。

    3.白天活动太少,运动不足。

    对这样的婴儿,白天应带他多到室外玩耍,使其玩得疲劳些,往往有助于夜间去睡。

    4.客观因素影响

    天气闷热、室温过高、蚊虫叮咬、弊尿等也会使婴儿睡不安稳,引起啼哭。这时应注意及时排除干扰因素。

    5.疾病的原因。

    如发烧、腹胀、腹痛、为按清、烧虫病等都会引起夜间啼哭,应及时请医生诊治,使婴儿尽早康复。

    除上述原因外,还有一种。神经敏感的婴儿,他们经常出现顽固性的夜啼,其原因迄今尚未明了,也许是由做恶梦被惊醒而引起的。这类婴儿的母亲往往十分辛苦,想了很多办法也难以纠正婴儿夜啼的毛病。所幸的是,这类婴儿的夜啼在1~2个月内达到高潮后,往往会自然有所好转。

    因此,做父母的还需要有一些耐心。

热点推荐

最新更新

简单版 触屏版 电脑版
小精灵手机版 060s.com
京ICP备05009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