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的。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比赛、排队的次序、汽车站牌、动物在树上的位置、左右手的作用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受“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在亲身经历物体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重点是帮助学生学会采用适当的语言和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难点是体会位置的相对关系。

前后

位置与顺序 上下

左右

教室(前后、上下、左右综合应用)

Ⅱ、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认识“前、后”、“上、下”、“左、右”的基 本含义,初步感受方位的相对性。

2、 使学生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 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不同情境确定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本单元通过操作、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位置活动,从中感悟位置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从而体会到空间方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Ⅲ、教学重点:

认识前后、上下、左右以及位置的相对性。

Ⅳ、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良好习惯,及学生对左右位置与顺序的确定。

Ⅴ、教法与学法:

1、 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对于“前、后”、“上、下”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要引导学生从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标志为中心进行辨别。

2、 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自己创设活动情境,组织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应避免抽象地让学生判断。 “左、右”的相对性仅供学生了解,不作教学要求。对“位置”的教学,让学生从两个维度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不要求用数来描述。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