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 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只有在教师 的引领下,与文本充分对话,才能真正了解文 本内容,体会文本情感,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 的主人,感受阅读的快乐。本课设计力求体现 引领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在师生互动的阅读 实践中,自由、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读出自己 的理解,体会文本的情感,读中感悟小蝴蝶花 的情感变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六、七岁的孩子 长于形象和想象思维,在此阶段,应重视儿 童形象思维想象能力的培养。美文《小蝴蝶 花》中的语言文字,段段、句句都闪耀着图 画般的美妙。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手段, 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充分想象、质疑, 力求丰富视像、把字变画,进而使学生理解 内容,领会情感,受到熏陶、感染。

教材及教法分析:

《小蝴蝶花》是一篇童话故事,讲得是小 蝴蝶花经历了从骄傲到自馁的感情变化,最后 找到了心理平衡,能正确地看待自己了。故事 主要是通过小蝴蝶花情感的变化为线索展开情 节、推动故事的发展,结构相当清楚、完整。 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使小蝴蝶花的形象更加 鲜明突出。

这一课开始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质疑,重在增强 学生问题意识,初步培养质疑习惯,知道阅读课文要 边读边思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能正 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发现,在读中感知,在 读中想象。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用“读一读、 划一划、想一想、说一说”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理 解小蝴蝶花由高兴、骄傲、到自馁、最后慢慢平静的 情感变化过程及情感变化的原因。通过全文的学习,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出“每一个人都拥 有一份独特的美 ,有了自知之明,才能做到既不以自 己的长处而骄傲,又不因为自己的短处而失去自信” 的道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处于9—10岁之间,活泼好 动,求知欲旺盛,喜欢新鲜事物,又有了一 定的学习基础和知识积累,各学生的知识掌 握情况不一、也不乏有个别学生胆小、学习 的主动性不够等现象。所以,教学中宜采取 多种形式吸引学习兴趣。老师要引导学生朗 读感悟,大胆想像,体会小蝴蝶花的心里变 化。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