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岚作家、编剧、电视评论员江苏作协会员著有《背后》、《不纠结的情路》、《此心恒伤》、《终极爱情》、《小艾向前冲》《灵魂之尘》等作品

捐新书版税保护受虐儿童

新书顺利出版,陈岚兑现承诺,将《小希望》版税捐出,全部投入她的一项新事业中国受虐儿童保护。为此,出版商也承诺捐出了全部出版利润

身着一件修身旗袍,高高盘起的发髻露出她轮廓清晰的脸庞。陈岚安静地坐在节目嘉宾席上,翻看着自己随身携带的书本。

这次来南昌,陈岚的包里放着一本自己的新书《小希望》,是当天早上收到的出版方的样书。她在微博里写道:“哆哆嗦嗦看,几次泪盈,每一个字都有眼泪和血。”

2010年,天津一名出生仅24天的先天无肛女婴“小希望”被生父放弃救治,志愿者得知后介入,强行救助,彼时初为人母的陈岚也参与其中。

当年,包括陈岚在内的志愿者们积极筹款,游说婴儿父亲放弃监护权,一场与生命时速赛跑的争取甚至是抗争,以无果告终,出生74天的“小希望”去世。

事件前后,家属方以及陈岚等人都广受抨击,深陷非议的陈岚一度严重抑郁不是因为招致非议乃至人身攻击,最让她痛苦、挣扎的是,孩子死了,而且是非常不公道地死去。

她坦承这个事件留给她的印迹太深,让她有了非常大的改变。

去年此时,回想此事内心仍无限痛苦、复杂的陈岚,最终决定提笔,还原事件,以唤起更多人对儿童保护问题的关注。

这也有先例,韩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体系的出台与一本叫《熔炉》的书有关,后来此法叫熔炉法。

新书顺利出版,陈岚兑现承诺,将《小希望》版税捐出,全部投入她的一项新事业中国受虐儿童保护。为此,出版商也承诺捐出了全部出版利润。

吁改变社会理念构建三重保护体系

“要真正明确孩子是民族的未来,是社会共同的财富,这样全社会才有责任和义务与政府职能部门一起去保护孩子;才能形成详尽法律、执法部门、无所不在的责任人这样一个对儿童的三重保护”

陈岚说,在“小希望”事件中自己最重要的发现是,中国没有一部真正的儿童福利保障法。

从此,她开始主动接触咨询大量法学家、律师,利用在国外访问的机会或者通过互联网搜索国外儿童保护的资料。

“没完没了地问、去纠缠他们说这个问题。”以至于朋友认为她太过偏执。

陈岚说这是她这几年惟一的兴趣,近乎一种执念,“基本是见人就说这事,我们要推动立法,我们要建立一个新的儿童福利保障体系”。

如果得知对方是人大代表,陈岚就会刻意上前与之交流、结交。“聊得差不多的时候,就立马小心翼翼地提议,你看我们是不是可以搞个建议啊?”她哈哈笑道。

陈岚没有忽略在这一领域已经存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保法》),但她直言,这是纲领性、宣言性的,至少两个关键问题没解决,首先是机构问题,谁是直接的负责机构,目前仅有的未保委只是一个挂靠在共青团下面的一个民间组织,没有执法权。而且《未保法》也没有清晰的惩戒约束措施,这就使得法律出现灰色地带,特别在家庭这个隐蔽的保护伞下。刑法中,“虐待罪”必须是受虐者自己去举报才能受理,即便是致死人命,最高也只判处7年有期徒刑。

“从现状来讲,缺的就是一个国家理念和执行。”但陈岚觉得在现实中补上这个“缺”任重道远,“国家的理念代表国家的意志,要真正明确孩子是民族的未来,是社会共同的财富,这样全社会才有责任和义务与政府职能部门一起去保护孩子;才能从立法、从机构、从解决资金等方面去推动理念的形成,真正形成详尽法律、执法部门、无所不在的责任人这样一个对儿童的三重保护。”而她目前能做的是慢慢改变社会理念。

让陈岚乐观的是,近两三年,儿童受虐事件成为媒体曝光热点,以前只有少数人会认为这不只是家务事,但是没有形成声音,现在已经有所改观,而且现在要求立法也已经形成声音,很多人都在做。

建小希望之家凝聚爱的力量

小希望之家开展工作有三个方面:帮助正在受到虐待的儿童;普及推广预防儿童虐待和忽视的常识;积极推进儿童福利保障制度立法

陈岚首先做的是,记录下被她定义为最典型、最极端的小希望事件,成立了小希望之家,而这背后还有其他原因。

今年6月,朋友新书在上海签售,陈岚前往助阵。当天,南京两个儿童被饿死在家中事件被媒体披露。

签售完,陈岚没有参加朋友聚餐,而是心情沉重地带着女儿离开。回家的路上,她一直在想:“我能做什么?一定得做点什么,如果再什么也不做就是犯罪。”

原本自小希望事件后,让她在很长一段之间之内只坚持捐钱不做事的原则。

但那天晚上,她动摇了。

第二天,陈岚就在微博说,要成立小希望之家,牵头成立关注中国受虐儿童的NGO。

“爱、侍奉、帮助”是小希望之家的理念。

小希望之家开展工作有三个方面:帮助正在受到虐待的儿童;普及推广预防儿童虐待和忽视的常识;积极推进儿童福利保障制度(含儿童保护、惩治虐童、儿童福利)立法。

大大出乎她意料的是,不到两天,就有来自全国280多名企业家、爱心妈妈响应倡议,成为家庭成员。

“大家都带着难以想象的热情与真诚。”这给了她特别大的鼓励,驱散了她的怀疑和害怕,她发现去做了,之前所有的恐惧和困惑都会迎刃而解。现在,小希望之家从机构建立到救助方案都已经有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方案。

陈岚说,她现在才明白,所有的恐惧都没有意义,有意义的就是必须为这些孩子们做点事,放下自己的不成熟,懂得保护好自己,做好证据留存。也明白之前都是自己的自我孤立,不知道还有这么多的共同力量的存在。

截至目前,小希望之家已经与10例以上的受虐儿童建立直接追踪救助关系。

避免社会疼痛推动儿童福利保障立法

他们正在紧锣密鼓地联系全国人大代表或全国政协委员,全力形成20个以上的代表联名议案,递交明年的全国“两会”,推动儿童福利保障立法

踏在儿童保护这块荆棘地上,陈岚说,传统文化惯性的思维、法律的空白缺失和政府的不作为,让中国受虐儿童的保护处于一个荒原状态,必须强制提高中国父母养育孩子的法律成本。

2012年,媒体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约4成儿童曾遭受到过不同形式的虐待,而这其中,因家长的冷漠、疏忽、忽视伤害致死致残的儿童,其监护人无人问责。

陈岚做过一项分析,称中国因为社会保障、医疗、房价等问题,人们生存压力大,虐童事就时有发生。再加上传统观念中社会价值观的支持,虐待儿童、虐杀儿童便会隐蔽地发生。

“监护人只有对儿童有照顾、教育、抚养、保护安全的责任,没有任何处置其人身自由、人身权利的权力,若虐童,则违法。会被告上法庭,若其成长环境对儿童被证实不利,经由法庭审理判决,可剥夺其监护权,交给全国登记过的具备条件的合适领养家庭去领养或寄养。”陈岚称,自己在挑战根深蒂固的监护人定义。

当年小希望在救治医院被带走,包括警察、律师、卫生法专家、医院工作人员在内的在场所有人,明知道小孩被带走就意味着丧命,但谁都没办法阻止,甚至有人只能失声痛哭。

陈岚说,包括南京两个儿童饿死家中事件,绝不能让类似事件继续发生。

面对所有儿童,小希望之家的原则就是不能见死不救。

“每一个孩子都跟我们的未来有关系。”陈岚特意强调“每一个”,并谈到了一个词:社会疼痛。

“社会对任何一个违背了我们良知与底线的事都有一个疼痛感,从最本能的人性角度,就是不能承受的社会疼痛。”

陈岚说,团体已经制定了自己的材料,同时正在紧锣密鼓地联系全国人大代表或全国政协委员,全力形成20个以上的代表联名议案,递交明年的全国“两会”,推动儿童福利保障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