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上了两堂语文公开课。我选择的是《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这两篇课文。之所以选择这两课,是因为《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它是由人们口头创作、口头流传,故事情节生动,内容通俗易懂,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牛郎织女(一)》时,由于牛郎织女的相识——相知是个重点,所以我先让学生找出最能概括他们相识相知的过程的段落,然后围绕这一自然段,让学生根据上文说说他们相互知道了些什么,弄清织女为什么愿意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再通过朗读来仔细体会牛郎的“心眼好,能吃苦”,体会织女的心地善良。而《牛郎织女(二)》的教学,我先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牛郎织女婚后幸福美满的生活,然后从他们划出描写王母娘娘的神态动作的语句中,感受王母娘娘不讲骨肉亲情、心狠手辣的专制者形象。在故事的结局时,我让学生想象一下那美好的意境,如牛郎和织女隔河相望时会想些什么?七月初七他们在鹊桥相会时又会说些什么呢?同学们都能结合课文内容,表达了他们对牛郎织女的深深同情,同时也带去了对牛郎织女的美好祝愿。最后,我还让学生把《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的内容连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完整地复述这个故事,让学生对这个民间故事有了更深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