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型:为何受伤的总是我?

我的女儿一直比较弱,在小区里,一岁多的小孩都敢拿着玩沙的铲子往她头上敲。上幼儿园后,被咬过还流血了,也被抓伤过。下午接她,玩滑滑梯的时候,一个女孩撞了她一下,然后女儿就没完没了,先咧着嘴不愿意,嚷嚷着要把对方推到。然后,在我跟别人说话的时候跑到对方身边打了一下,怎么不会宽容别人呢?让她给小朋友道歉,她哭闹着不愿意。回来后给老师打电话了解情况,老师说班里有几个孩子包括女儿不吃亏,表现得比较强势……

点评:攻击性行为在4~6岁时可表现为骂人、咬人、咬物、打人等,它既影响儿童人格和品德的发展,社会中某些不良因素的发展和电视等宣传媒介也可对儿童出现攻击性行为推波助澜。

对策:广州芳村区儿福会幼儿园潘老师认为,家庭是孩子人生第一座学校,而家里的长辈们没有做好启蒙老师的作用,在家孩子被宠坏,养成独占、独霸的习惯,有的父母认为,从小就应培养孩子不能吃亏的意识,有时还教孩子“别人攻击你,你一定要还击”,使孩子从“以牙还牙”发展到欺负弱小。这显然是不对的。

潘老师说:“其次,老师要跟家长沟通纠正不良的家庭教育外,还要跟孩子沟通。老师在做游戏、集体活动中学会谦让、宽容、规则。团结友爱精神。打人永远是不对的,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教导孩子做好孩子的榜样,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对于缺乏自制力的孩子,采用彼此“约法三章”原则,比如今天不打骂人,奖励小红花,久而久之收效明显。

误区:老师每次总是单纯地干涉,分开打架双方,这就算完事了。此外,孩子的打架很容易上升到大人之间的矛盾,大人不是友好的沟通而是通过拳头说话,这对问题的解决无济于事。

怎样处理孩子间的纠纷

幼儿的纠纷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平时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正确教导下,懂得一些为人处事的原则和技巧,当纠纷出现时,便可较好地处理,广州市海珠区雅致花园幼儿园吴婷俐老师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1.教会孩子与人相处的原则。首先教会幼儿最基本的自我控制能力,使幼儿初步懂得不侵犯同伴的道理。第二,引导幼儿在与同伴交往时,能运用适当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习使用准确的礼貌用语,如不小心碰到人家,要立即说“对不起”;人家帮助了自己,要多说“谢谢”,要借用人家的东西的时候,采用商量的口吻——“请问我可以用一下你的笔吗?”第三,要懂得谦让。比如排队时候,不要争站在排头,让一下人家也不是大不了的事情。如果做错事了,要勇于承认错误、改正缺点,平时要多点帮助同伴,帮助了人家,以后人家也会帮助你的。

2.学会自我保护。告诉孩子要学会保护,不可以欺负别人,但是别人欺负我们时,尽量躲开,也可以与人理论,告诉老师。很多受到欺负的孩子具有畏惧陌生人或在集体里表现得内向、畏缩等不良个性,因而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开始时不妨为孩子安排适当的玩伴,建立与他人相处的信心,为自我保护奠定基础。

3.教孩子自己解决纠纷。 “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做法是很不理智的,而让孩子毫无原则地隐忍退让,会让孩子变得更加怯懦胆小,让人看不起而更喜欢欺负他,适当地反抗也在情理之中,比如以大声喊叫来震慑对方。如果对方不是有意的,要懂得谅解包涵,如果对方存心挑衅,要当机立断加以制止,然后再和他讲道理。

4.家园配合。有家长教导孩子,如果别人跟你打架的时候,你要“正当防卫”,或者奋起反抗,给点颜色人家看,殊不知,这样的教育是误导了孩子,如果孩子打不过人家,将会增加自卑和焦虑的情绪,就算打赢人家,受伤了,对双方都不好,正确与人相处之道才是预防纠纷之根。此外,家庭不可过度宠爱孩子,凡事迁就孩子,而且在家里做小霸王,这对孩子预防纠纷不利,家长要引起警惕。

从纠纷中学习和成长

其实,孩子之间的纠纷,主要是他们的天性决定的,而不是好孩子和坏孩子的区分标准,无论是争执、吵闹甚至打架,都是成长过程中一段小小的插曲,有研究表明,吵架可以培养孩子社交能力和积极性。他们在争吵中掌握了集体生活方式。孩子们吵架时间是短暂的,尤其是3岁前,彼此也不记仇。通过争吵,对孩子双方都是一种磨炼,孩子从纠纷中学习,在纠纷中成长,童年就如此而过……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