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社会性交往越来越频繁,经常会出现一些争执、对抗、冲突等纠纷现象,不少家长和老师担心它会严重阻碍幼儿的正常交往,其实,“孩子打架”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少的一部分,只要引导得好,可以助其成长……

据媒体报道,每年幼儿园都有不少幼儿间出现纠纷而导致意外事故的新闻,轻的则皮外伤,重的则致残,好胜心强的孩子“手下不留情”,直至伤害对方。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和家长都有相应的责任。

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基本是集体活动,幼儿之间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于是演变成争执、吵闹甚至打架。从个体特点而言,出现纠纷,除了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和道德知识贫乏,心智不成熟外,还有以下的原因:一、逞能与发泄心中的不满和委屈情绪;二、通过争执和打架引起大人注意;三、模仿影视剧中的打人情节。四、受到家庭环境影响。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的掌上明珠,家庭溺爱之,久而久之成为小霸王,到了幼儿园,与同伴有了纠纷时,总责怪别人,不能协商解决问题时,攻击性行为就产生了,此时如果被欺负者退缩,则更助长了他的攻击性行为。

纠纷的两种典型类型——

争执型:不哭泣不打人

当别人坐自己的凳子时,小班幼儿小倩往往会一声不吭地去拉自己的椅子,坐在椅子上的孩子则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于是吵起来了;当她看到同伴好玩的玩具,或者自己需要的玩具,会一声不吭地直接取过来,从而引起同伴争执。有一次游戏,小倩很想做小老师,而不愿意当学生,老师说要给其他小朋友一个机会,她老是不肯,其他小朋友很有意见,她就跟有意见的小朋友辩论起来……

点评:争执型的纠纷往往发生在小班阶段,“争执”背后有深层原因:其一,以自我为中心,不肯与同伴分享;另一方面是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不会如何去分享。其二,比如在活动中,幼儿会发生无意碰撞,不小心影响到了他人,幼儿面对这样的状况,不(会)说“对不起”,造成了幼儿间很多不必要的争执。

对策:广州天朗幼儿园朱园长认为,孩子间出现争执,老师要上前察看,如果孩子自己能够自行解决的,那么老师就不必插手,如果事态不妙,一定要问个究竟,教育孩子要谦让和共同分享的道理,这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快乐,赢得更多小朋友的喜欢,做得好的,要表扬。如果是做得不好的,要督促认识错误,赔礼道歉,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学会礼貌待人避免产生纠纷。

误区:没有经验的老师往往认为孩子发生争执,心情烦躁起来,毫无根据地强行阻止和不问青红皂白地指责和批评,这样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令他们产生叛逆情绪,而且未能抓住机会教会孩子与人相处的原则,为重犯埋下了祸根。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