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是最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是促进人们求知欲望的强大动力。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美国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的、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指出了教学中激发兴趣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势在必行,如何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   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中心”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核心教育原则,1953年由罗杰斯提出的 。他认为:教师不是教学生怎样学,而是提供学习手段,由学生自己决定怎样学。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重视学生学习趣味的选择”。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的选择,练习的设计等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已知的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再派代表发言,然后请学生自学新知,又鼓励学生对书本提出疑问。学生自学新知识后,在全班交流了自己学习的情况,并提出了像“书上的日历是98年的,太老了。”“为什么一年是12个月不是16个月”等问题,充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接着,教师采用和学生讨论、游戏等方法一道理解、记忆大月、小月、平月、闰年、平年。这样全班参与,积极动脑,发表不同看法,通过互补、互看,充分发挥了主体教育的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   课堂要创新,才有发展

这是课堂教学的主题。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就要进行创新教学。学生有了好奇心,就急于表现自己,这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如低年级学生学习“厘米的认识”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在教室里找实物测量,有的量课本封面的长与宽,有的量胳膊的长,有的量文具盒。量着量着,学生发现了问题。想量黑板的长度,却感到尺子太短;想量圆形物体的长度,又遇到尺子不好用的困难。怎么办?教师让学生一起来想办法,一起来研究。一时间,学生争先恐后想出了许多办法,用短尺一把一把接着量;又想到发明长长的尺子,还得发明软软的尺子。他们还设想这些尺子将用什么材料制作,能更好地测量物体。整节课气氛活跃,学生合作,主动探索,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

三、   以求营造良好氛围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