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代表方正县参加哈尔滨市举办的首届小学语文“杏坛杯”赛课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我执教了一节三年级语文《不吃无主梨》一课。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宋元时期的著名学者许衡,年轻时和几位朋友出行,在非常干渴的情况下,没有得到主人的允许,不随便摘人家梨吃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的道德观念,即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拿,不能巧取别人的财物。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重视学生的阅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使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进行对话、与作者进行精神交流,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生成对文本的独特感受的过程。而这一对话,表现在不同目标、不同层次、不同情味的阅读中。以情启思、以思促情、情思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主张。因此,在本设计中构建了“情中研读、境中探究”的教学模式,以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思索、读中碰撞、读中顿悟。

首先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对朗读的总要求。在初读环节设计了自由读,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使学生通过自由读达到读正确的目的,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有的放矢。

其次在处理第二、三自然段时,由词“汗流浃背、争先恐后”两个词语,让孩子体会到当时天气十分的炎热,在干渴难忍的情况下,感受人物的不同表现。循序渐进,一环扣一环的,让学生入情入境,读出自己的切身感受,从而理解“许衡”是在“兵荒马乱,饥渴难耐”的情况下不吃无主梨,从而体会到许衡的“心有主”是多么难能可贵,是多么值得敬佩!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默读训练是不可或缺的,但由于本课的特殊性,对话比较多,所以我设计了分角色朗读,浏览等读书形式,但我觉得“浏览”要求速度快,只是大略地看,不能给学生思考、感悟的时间,所以,还是应该有默读环节。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更多是注重孩子听说读写方面的培养。在理解许衡的做法时,我采用了填写表格的方法,让孩子们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经过交流,使孩子们体会到了许衡身上拥有的高尚品质。另外我还适当教会一些学习方法给孩子们,例如,教会把文章题目扩大的方法来概括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采用的对比的写作手法等。

最后我想说,无论是什么样的文章,无论是在什么地方上课,无论是谁为我们导课,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都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因为学生就是我们心中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