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类》第2课时“整理书包”主题图

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书包,初步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教育功能:通过操作、交流活动巩固分类的思想,认识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前后联系:

前——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四单元《整理房间》;后——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六单元《认识物体》,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素材分析: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初步体会了分类的含义和方法,能按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上的铺垫。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操作和交流中初步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并对后续认识数、发现数的特征、认识图形的特征以及认识统计图都有重要的迁移作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九月一日那天,淘气该上小学了,淘气把书包里的书倒在了书桌上,望着满桌子的东西,她发愁了:这么多书该怎么装呀?书包怎么整理呢?

你想帮帮淘气吗?你们会整理书包吗?你们来整理一下你的书包,再把你的方法介绍给淘气好吗?

 

二、动手操作,体验分类多样性

每一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些书本,通过上节课《整理房间》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整理物品之前,最好先做什么?(分类)同学们在整理书包前先想一想,你打算怎样整理?

整理书包前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组织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整理自己的书包。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一些相关的物品,分成若干小组,小组进行整理活动。

在学生整理书包时,对于如何确定分类的标准,教师不作过细的要求,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在分类活动中逐步体会分类的多样性。

三、组织评价

整理完毕后,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再进行小组汇报。

同学们都整理好了,请你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这样分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结果:

生1:我是把语文的东西分成一类,数学的东西分成一类。

生2:我把书放在一起,本子放在一起。

生3:我把大书放在一起,小书放在一起。

……

对于学生不同的结果,只要学生分得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在学生汇报完以后,教师追问:“为什么同样的物品,会分出不同的结果?”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发现分类的标准相同,会得到相同的分类结果,分类的标准不同,分得的结果也不相同。让学生理解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四、体会整理书包的意义

(一)拿书比赛

(二)小结

大家整理书包,有的是把书放一起,本子放一起;还有的把语文课用的书本放一起,数学课用的书本放一起;还有的学生按照书、本的大小来整理。只要整理的井井有条,我们用起来就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