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 胡益萌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推算、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建立1平方千米的表象。掌握平方千米与公顷、平方米之间的进率,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经历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丰富对平方千米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进学好数学、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感知1平方千米的大小,应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1平方千米的表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资料播报

(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计量土地的面积单位:公顷。1公顷的面积有多大?(10000平方米)在生活中,你听说过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吗?(生:平方千米)

(2)师生介绍收集到的有关“平方千米”的信息。

学生收集略

教师收集:我国的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千米;北京市东城区的面积约42平方千米;北京市总面积约为16810平方千米。

2.揭示课题:通过刚才的信息播报,我们发现在计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时,经常用到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单位。那么1平方千米的实际面积究竟有多大?它与我们学过的平方米和公顷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平方千米”。(板书:认识平方千米)

【设计意图:利用师生共同收集的土地面积资料,使学生感受“平方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探究新知

 (一)借助经验,初步感知

谈话:想一想,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为多少的正方形的面积?

预设: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平方千米可以用符号km2 表示。 (课件配合演示)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基于学生对公顷的认识,再次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在合理猜想的过程中,主动建构1平方千米的表象。】

 (二)推算、想象,加深认识

1.推算平方千米和平方米、公顷之间的关系。

(1)独立探究: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它和平方米、公顷之间有什么关系?

(2)汇报交流:

1平方千米=100 0000平方米

预设:因为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边长是1000米,所以面积为1000×1000=100 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预设1:因为10000平方米是1公顷,100 0000÷10000=100,所以1平方千米=100公顷。

预设2:因为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边长为1000米,1公顷的正方形边长为100米,1000÷100=10,在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里,一行可以摆10个1公顷,可以摆10行,用10×10=100(公顷)

【设计意图:推算、想象的操作活动,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推算更大的物体面积的解决策略。以形助数,有助于学生在沟通“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和“公顷”的关系的同时,丰富对“平方千米”的感知。】

2.实践活动,形成表象。

(1)读一读:想象1平方千米的大小。

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接近1平方千米。

四川卧龙熊猫繁育基地,占地面积约1平方千米。

(2)算一算:

天安门广场的面积大约是44公顷,( )个天安门广场的占地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 “鸟巢”的占地面积约为20公顷, ( )个“鸟巢”的占地面积约为1平方千米

(3)想一想:在学校周边,从哪儿到哪儿围成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

课件出示:播放实地考察录像,感受1平方千米的大小。

(4)说一说:(完成P37练习六第7题。)

如果1平方米能站16人,

1公顷大约能站多少人?

1平方千米大约能站多少人?

 (三)尝试换算,巩固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公顷间的进率

1.完成P37练习六第6题。

5平方千米=( )公顷

12000000平方米=( )公顷=( )平方千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介绍思考过程。

2.归纳小结

三、巩固深化

1.在( )里填上适当的面积单位。

(1)水立方占地面积约6( )

追问:合多少平方米?是几个学校那么大?

(2)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面积约1100( )

追问:合多少公顷?

(3)一个教室的面积约63( )

【设计意图:结合题目适当追问,既突出了基本技能的训练,也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2.下面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六个省、自治区(单位:平方千米)

黑龙江:454800
内蒙古:1100000
青海: 720000
四川:485000
西藏:1210000
新疆:1660000

你能按面积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它们的名称吗?

【设计意图:借助土地面积大小的排序,一方面可巩固数的大小比较知识,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学生了解一些省、自治区的土地面积,领略祖国山河的辽阔。】

四、回顾总结

1.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介绍数学史

谈话: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的面积了。阅读课本P35的“你知道吗?”。

【设计意图:结合教学内容,补充数学史的介绍,有助于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及现状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感受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同时,树立民族自信和学好数学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