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文学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为情造文”等等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文”是“情”的载体。可以说,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情”之物,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情,或情景交融……品读好文章,总能让人如痴如醉。语文教材正是培养儿童情感的好材料。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儿童,儿童的情感世界纯真多彩。带领孩子们在课文表达的情感世界里邀游,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在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一旦被激活,便能形成一种内驱力,学生就能学得主动,学得愉快,这是教学取得成功的保证。

传递教材情感和学生情感的是老师。语文老师要有丰富的情感,能运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引学生入情;善于借助脸部表情、手势等无声的语言感染学生,运用语调、节奏等以情传情。语文的教学过程,是老师、学生的情感随着教材的感情起伏、推进、延续的过程。情感像一条彩带,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情感是一条纽带,连接着教材、老师和学生。

一、渲染气氛,拨动心弦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上课一开始,学生注意力分散,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情境,渲染一种与教材情感基调相一致的氛围,悄悄地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学生就能很快进入课文“角色”,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例如导入《小珊迪》一课时,我这样讲:“一个冬天的早上,雪花纷飞,(带领学生进入一种意境)饱受饥寒的小珊迪被马车轧断了两条腿,躺在一张破床上;他就要死了。(凄沧的情节像一阵风轻轻地吹过学生的心海。)临死前,他念念不忘的是:”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他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他呢?‘(老师即将夺眶而出的泪水,哽咽的话语,使学生的心海漾起了波纹。教室里弥漫着一股悲痛之情。)这样的导入,用角色触动学生的情感领域,学生伴随着内心的情感初读课文,为领会小珊迪的诚实、善良奠定了感情基础。

渲染气氛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教材,把握不同的情感基调,引学生入情。如描写景物的,可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设备,通过直观的、动态的画面,声影同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是叙事的,或是写人的,我们可以摘取一两个片段或场景,选取一两个生动的人物形象,来组织导入语。如果把学生的情感比作一张琴,那么,只要我们轻轻拨动哪怕只有一根的琴弦,它也会余音袅袅……

二、感受形象,动之以情第一根琴弦被拨响之后,指尖抚琴如行云流水,情感则如风吹海面,波澜起伏,无法平静。如果只是倚琴静坐,余音过后又将是一片静寂。音乐的悦耳需要演奏,情感的激活需要感受。没有感受就没有情感。作者的情感是寄寓于所描绘的形象中的。只有引导学生去认识形象,感悟形象,“触摸”形象;学生的情感才能与作者相通。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