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背课文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为了上《勇敢的少年》这堂公开课,我反复研读课文,认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感情,仔细揣摩汉斯母亲与汉斯出海前的对话。读着读着,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在漆黑的夜晚,海面乌云翻滚,狂风怒吼,一条渔船在巨浪中颠簸,船舱进水,船员生命危在旦夕的画面。这时,我的心里万分紧张,我为遇险的人生命危在旦夕而紧张。当读到还有一个人留在大海中,没有救回时,我的心更是悬到了嗓子眼。当读到汉斯自告奋勇报名去救援那个留下的遇险的人时,我对汉斯由衷地产生敬佩之情……也许是读多了,渐渐地,我把课文背熟了,也把这个故事的每个片段牢记于内心。

所以,我决定自己设计教案,按照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来给学生讲述这个感人的故事。我想通过课堂向学生传达一个信息,那就是一种对生命的人道主义关怀,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帮且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与人为善,与己为善的思想品德教育。这些,都是因为有了背诵课文,才会有自己独有的一种教学理想。

其次,把握课文重点是上好课的要领。

这次上《勇敢的少年》,尽管我有了自己的设计方案,但设计好,不等于课就上得好。我在设计这堂课时,先让学生通过相关句子体会海面的危险和救援工作艰难,再通过“还有一个人留在那儿”这句话创设情境,如果你是这个人,你迫切需要什么;如果你听到这句话,你去救这个人吗?通过学生的自我内心碰撞,引出一个勇敢的人——汉斯,这样学生会认识到汉斯在这种海面危险的恶劣环境中去救人是多么可贵。也许我的预设是好的,但课堂教学时,所花费的时间颇多,这就导致课文3、4自然段(课文重点段)没有多少时间去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课堂效果本末倒置了。说到这,我不得不提醒自己要加强课堂教学时间的灵活安排与运用。也许不采用这种逐词逐句理解,而是采用讨论或讲演的形式把1—2自然段学学,那就会节省一大半的时间来学习后文了。那么后面所设计的一个亮点——角色体验也就不会遗忘。

其实,课堂也是一个艺术,是教师精心打磨的一个艺术品,差点火候或是有点瑕疵,它都会令人有些遗憾,我此时的心境便是如此。

再次,朗读是教师上好课的基本功。

我在这堂课上,没有充分有感情地朗读汉斯妈妈与汉斯的对话,而是让学生分角色读。所以课堂感染力不强,我决心以后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总之,通过这堂课,我收获真不小,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也通过各位老师的点评,发现了自己的长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扬长避短,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