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的解读技巧

活动目标:

以解读绘本《全都别吵了》为契机,通过预测、对话、统整三大环节的全面梳理,帮助教师进一步提高解读绘本的能力。

活动准备:

徐侠老师准备教育理论、每班自带系列绘本、《全都别吵了》PPT等

活动过程:

一、 教育理论分享(徐侠)

活动目的:

通过教育理论的学习与分享,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为研究活动储备相关知识

活动流程:

1、 有一位老师根据事先查阅资料,与其他老师分享理论知识和自己学习体会。

2、 互相讨论,加深印象,内化知识。

二、 主题研讨

活动目的:

集体解读绘本《全都别吵了》,从阅读前、阅读内文、阅读后三大环节全面梳理绘本,提高教师分析绘本能力。

活动流程:

1、 解读绘本

(1) 阅读前——预测

(2) 阅读内文——对话

(3) 阅读后——统整

2、“DIY”行动:阅读材料解读与提问方向设计:

每个班级选择一本自己班级绘本,按学习过的方法进行实践与应用。

3、“它山之石”:继续学习台湾林美琴《儿童阅读新识力》中“阅读材料的解读技巧”

探索深化阅读的策略

活动目标:

1、 以绘本故事《艾玛与风》为例,回顾并梳理已有开展阅读活动方法与策略。

2、 学习并借助他人经验,探索深化阅读的策略。

活动准备:

《艾玛与风》图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 教育理论分享:多元智能理论介绍

活动目的:

通过教育理论知识的分享与学习,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为研究活动储备相关知识。

活动流程:

1、 有一位老师根据事先查阅资料,与其他老师分享理论知识和自己学习体会。

2、 互相讨论,加深印象,内化知识。

二、 主题研讨

活动目标:

通过阅读《艾玛和风》,集体研讨开展阅读活动的策略与方法。借助他人经验,积极探索深化《艾玛和风》阅读活动的策略。

活动流程:

1、 阅读《艾玛和风》,对绘本有所了解。

2、 集体研讨并设计《艾玛与风》教学活动思路

3、 罗列并梳理我们已经在使用的各种阅读策略

4、“它山之石”:学习台湾 林美琴《儿童阅读新识力》中“活化与深化的阅读策略”

5、“只字片语”:分享学习后的感受。

6、“智慧花开”:给《艾玛和风》的一点小建议

研讨主题:

系列绘本之学习单、反馈单、评价单

研讨目标:

1、 尝试运用多种方式与途径,进一步探讨系列绘本活动的记录与呈现方式。

2、 互相交流在实践活动中设计的学习单、反馈单、评价单,探讨其实效性。

活动准备:

陈崖老师的教学录像、每位教师设计的学习单或者反馈单或者评价单,活动记录表。

活动流程:

一、 开场游戏:鸡对鸭讲(配备:两个大碗,一本便条簿,一群人。 )

1、 教师游戏

2、 相关讨论,主持人小结

二、 交流活动

1、 每位教师介绍自己设计的学习单(反馈单、评价单)

(1)设计背景

(2)运用情况

(3)活动后反思

2、交流感悟

3、主持人小结

三、观摩教学活动:陈崖的教学实践录像

绘本活动:

巴巴爸爸的学校

活动目标:

1、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了解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体验学校生活的有趣和快乐,激发喜欢学校的情感。

2、在活动中学习分辨对与错,喜欢对的,纠正错的,培养幼儿的是非观。

四、小组讨论:教学活动观摩后的研讨

1、研讨:

1、学习单在本次活动中的作用?

2、学习单的运用是否促进幼儿的发展?

3、学习单的设计是否需要改进?你的建议?

2、小组发言

3、主持人小结

开放课:

小班绘本阅读:

谁咬了我的饼干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饼干上的咬印和不同动物间的关系,感受小猪寻找过程的幽默情节。

2、乐意用语言来表述简单的故事情节。

大班绘本阅读:

特别的羊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画面,从中获取信息,理解特别的羊种种“特别”之处,感受其中的变化。

2、能大胆想象、猜测故事情节,会用较完整的语句进行表述。

绘本教学的记录与呈现

活动目标:

1、以《绘本怎么教》为蓝本,深入探讨在系列绘本整合教学中不同的记录与呈现方式。

2、尝试为《花格子大象艾玛》设计“幼儿学习单”、“家长反馈单”、“教师评价单”,初步了解不同记录方式的基本要素。

活动准备:

《以童书发展课程的教学模式》介绍内容、每人一本《花格子大象艾玛》、小组讨论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了解

《绘本怎么教》中《以童书发展课程的教学模式》内容,重点关注为活动内容而设计的幼儿学习单、家长反馈单。

二、重点讨论

《我是独特的》评价单,了解评价单设计的基本要素。

三、分组为

《花格子大象艾玛》设计“幼儿学习单”、“家长反馈单”、“教师评价单”

四、交流分享

每组一人发言,相互交流设计内容与思路。

绘本教学设计的多元视角

一、开场活动:《看世界》

活动目的:

通过观看ppt,了解相关信息,懂得需要从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获得多元信息。

活动准备:

《看世界》ppt

活动过程:

1、主持人引出活动: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图片,请大家观赏。

2、教师观看,感受多元视角带来的视觉冲击。

3、讨论分享:

①请你谈谈看后的感觉?

②这样看之后,你觉得获得的信息怎么样?

③通过这个活动,你觉得对人生有什么启迪?

④对于我们的绘本教学来说,又有什么启发呢?

4、主持人小结。

二、体验式活动:走进《花格子大象艾玛》

活动目的:

初步感受《花格子大象艾玛》作品基调,能从画面、文字以及文图合一上恰当地分析作品,了解作品的多元价值。

活动过程:

1、在音乐声中欣赏《花格子大象艾玛》的ppt,感受画面带来的冲击力。

2、教师自主阅读,全面分析绘本,发现更多蕴藏的细节。

3、主持人小结。

三、中场游戏:百花园

活动目的:

激发活力,消除疲劳,增进同事间情感,培养灵敏性。

活动过程:

1、主持人交代规则。

2、教师游戏,体验快乐。

3、教师根据游戏结果自由分组。

四、小组参与式培训:《花格子大象艾玛》

活动目的:

1、通过小组合作,针对分析的资料进行有效的取舍,并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完成组内教学设计,注重绘本多元价值的挖掘。

2、结合分享获得教学思路上的启迪和思考,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活动过程:

1、主持人引入,要求分组设计一个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的教学活动,三组不重样,时间为20分钟。

2、小组设计,并完成大字报。

3、各组汇报员汇报,集体分享,思考每一组的亮点是什么?

五、课例分享:在绘本中寻找“童画”——《艾玛化妆节》

活动目的:

通过集体观摩《艾玛化妆节》思考绘本与美术教学有效融合的途径,拓宽思路,跳出传统绘本教学的樊篱。

活动过程:

1、提出观摩要求:思考绘本与美术教学融合的有效途径有哪些?

2、教师集体观摩:中班美术欣赏活动——《艾玛化妆节》

3、集体研讨。

4、主持人小结。

让绘本教学有一套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的绘本教学方法,拓展教师对绘本教学的认识,丰富教学手段,

2、以《花格子大象艾玛》为例,深入挖掘绘本内涵,探讨不同领域的教学形式。

活动过程:

一、读书分享

1、介绍《绘本教学有一套》基本内容,了解其五类应用绘本的方法

2、重点介绍方法之一:我来写绘本

——《晚安猩猩》创作小秘方

——《我的弗洛格故事》创作历程

二、绘本《花格子大象艾玛》分析与活动设计

1、阅读故事

2、分析绘本,讨论绘本特色:

1)主题分析——

2)画面分析——

3)语言分析——

4)细节挖掘——

3、不同领域教学活动构思梳理

4、集体讨论:中班装饰画——大象新衣

绘本的放大与缩小

活动目标:

1、 从文字、色彩、结构等多个方面精读绘本《我希望跟小鸟一样小》,感受故事的内涵与寓意。

2、 分析绘本,探讨适宜的教育元素,尝试建构绘本的初步活动框架。

活动流程:

一、 观看视频,了解绘本《我希望跟小鸟一样小》

1、 反复观看视频多次,对绘本有所了解。

2、 有重点观看,加深对内容的了解。

二、 集体讨论,从文字、色彩、结构等方面分析绘本的特点

1、 用关键词说明对绘本的初步印象(三个方面)

2、 交流观点,互相补充,梳理绘本特点

三、 小组活动:探讨适宜的教育元素,适宜的教学年龄段,建构活动框架

1、 挖掘绘本内涵的教育价值,并逐一呈现。

2、 根据适宜的年龄段,设计建构活动框架。

系列绘本的分解与研发

研讨目标:

1、阅读绘本《车来了》,引导教师深入解读绘本内容,挖掘并分解各种的教育元素,探索有效的教育手段。

2、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不同教学活动及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车来了》PPT、各班系列绘本、纸条若干

活动过程:

一、联想游戏,比比谁拓展的最多最长。

1、出示《车来了》书名,鼓励老师们对书名进行联想活动,并记录。

2、交流联想内容,评出最佳联想人

二、用PPT展示并介绍《车来了》内容与画面,仔细阅读两到三遍,引导教师思考其教育元素。

1、反复观看内容

2、在纸条上写出教育元素,并贴到展板上。

3、集体讨论:对相同教育元素进行重新组合,并归纳出“概念”

4、初步确定《车来了》的教育概念网。

三、分组讨论:每个班级选取一个系列绘本内容,进行深入分解,提取适宜的教学元素,初步建立教育概念网

系列绘本的新尝试

研讨目标:

1、对《我是独特的》主题活动框架构建、活动形式进行分析与探讨,了解活动展开的方式方法。

2、交流在实践中对系列绘本的运用与感悟。

活动准备:

《我是独特的》简体中文版介绍,每位教师准备一份《系列绘本运用与感悟》发言稿。

活动流程:

活动一:分析探讨《我是独特的》

展示《我是独特的》主题活动介绍文稿,

重点探讨:

1、活动框架的建立与活动内容的展开

2、各个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活动内容的均衡性。

活动二:交流分享

交流在实践中对系列绘本的运用与感悟。

系列绘本需要新视角

研讨目标:

1、从书名、绘本内容、故事画面等多个角度深入解读系列绘本,寻找新的教育切入点。

2、通过想象、联想等创意思维活动,体验不同角度的思考带来的新视野与新感受。

活动准备:

联想ppt、小纸条、手提、系列绘本《噼里啪啦》

活动流程:

一、联想游戏

1、图片联想

2、文字联想

二、讨论分享

为什么对同一事物每个人的见解、思考都会有不同?

三、分析《噼里啪啦》系列绘本

1、从书名《草莓点心》寻找切入点

——由《草莓点心》想到了什么?可能与哪些事物相关?

——阅读《草莓点心》,对初步设想进行调整

2、从绘本内容分析

——读故事《我去刷牙》

——分析关键点(教育点)

3、从故事画面分析:

——一身泡泡是什么样?探讨有什么样的教育价值?

四、阅读《噼里啪啦》系列绘本,并思考

从小班幼儿年龄出发考虑呈现的顺序、与教学主题活动的相关关系等问题

五、 你一言我一语梳理”

讨论并小结。

阅读活动中的观察与记录

活动目标:

通过两次不同方式的观察记录,探讨幼儿自主阅读系列绘本活动中观察记录的要素以及观察要点,提高了解幼儿阅读过程的准分确性。

活动准备:

1、请何静飞老师、王忠老师、黄蓉老师分别在下周一、二组织开展幼儿自主阅读活动

2、观察记录两份

3、其他老师分批进班级进行观察记录,下周三中午研讨。

活动流程:

一、介绍观察记录内容:两种记录方式进行分别介绍

二、探讨比较两种记录方式的优缺点

三、设计新的观察记录表

系列绘本的观察与记录

活动目标:

1、总结交流专家意见与建议,明确下一步课题研究方向与步骤。

2、针对课题研究内容,设计不同的观察记录表格,使研究更加细致。

活动准备:

纸条等

活动过程:

一、回顾与反思,交流在开题论证中对专家意见与建议的感受与看法。

1、关键词:要求老师们用最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对专家建议的理解与感受。

2、交流说明自己的感受与看法。

3、梳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与步骤。

二、研讨课题研究中的观察与记录

1、“智慧火花绚丽呈现”:要求每位老师认真思考,针对“集体绘本教学”、“自主阅读”能写出可供观察的“点”

2、对各种“点”进行梳理,总结出不同活动的观察内容。

花袜子小乌鸦成长故事活动框架设计与思考

活动目标:

1、研读绘本《全都会害怕》、《全都有名字》,从不同角度挖掘教育元素,寻找可利用的教育价值。

2、以绘本为载体,探索多领域、多角度拓展延伸形成不同的主题活动。

活动准备:

系列绘本《花袜子小乌鸦成长故事》丛书、王巧萍老师的活动设计。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请部分老师朗读故事,其他老师在倾听中逐步明确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

2、梳理故事情节发展过程,挖掘教育元素。

1)在“七嘴八舌”讨论中,梳理出情节发展脉络。

2)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思考教学活动的切入点

3、小组讨论:罗列故事中的不同教育元素,及适宜的活动形式

4、对王巧萍老师的活动框架,进行补充与丰实。

系列绘本分析与设计

活动准备:

1、各班深入分析所选择的系列绘本,并设计好活动框架。

2、各班准备一份文档用于介绍与说明。

3、“我记录我思考”记录表

4、手提电脑、多媒体

活动流程:

一、“绘本看看看”环节

1、各班展示所选择的绘本。

2、看看读读绘本,对各班的绘本有一定的了解。

二、“我思我想我设计”各班介绍对绘本的分析与设计

介绍内容注重说明对绘本内容的梳理与归纳,以及活动框架的设计思路。

三、“思维大碰撞”对各班分析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绘本《弗洛格去旅行》

活动目标:

1、引导教师们精读绘本,深入分析绘本的多元教育价值。

2、能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适宜的教学活动。

活动准备:

事先阅读绘本《弗洛格去旅行》

活动过程:

一、外出学习介绍

二、初步感受绘本,

1、朗读故事。

2、说说第一感受,关键词分享

三、细读精梳

1、相关知识点或教育价值

2、教学切入点的筛选。

3、活动目标定位

四、分组讨论,设计教学活动

五、分享研讨成果

延伸活动:

尝试开展教学活动

特色教学展示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通过特色教学展示活动,推进各分园课题研究的进程,促进分园课题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和深化。

2、逐步提高分园教师开展特色教学的甄别、筛选、分析、执教能力。

活动过程(简):

1、你认为什么叫系列绘本?(在座教师各抒己见,到九宫格中填写关键词。)

系列绘本:

主持人:老师们请看,我上面一张九宫格的中间写着什么?看到“系列绘本”我们肯定会想到很多,请你们把想到的填写到其他空格中,每人都可以上来填,不能重复,比比哪个老师填写准、快、多!最多者而且被认可的有奖品!

主持人:刚才我们玩的这个游戏叫曼陀罗思考法,曼陀罗源于佛教术语,具有轮圆具足、聚集的意思,后来被一个学者系统化利用后成为一种扩散性思维的思考方式,它适合收集灵感、进行创意思考。刚才我们从四面八方根据主题“系列绘本”进行联想、想象,现在我们进行概括和定义。

PPT显示——系列绘本的定义:

是目前市场上比较多的一种绘本,它经常以一个固定的人物角色,或者某一方面系列主题为线索,以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为载体,以传递真、善、美,或者以养成教育为主要价值,统一筹划、统一式样、统一序号,分册出版,合成一套的绘本书籍。

2、每个年级段委派一名教师进行“系列绘本推荐”,说明推荐理由。(年级组长)

PPT显示——各班系列绘本的选定理由:

班级大甲大乙中甲中乙小甲小乙小小

系列绘本的选定理由

3、PPT显示——系列绘本的优势:

这种系列绘本较单体绘本,其内容更加多元,内涵更加深刻,可视性、可读性更强,而且系列绘本较多采用拟人化的手段,通过可爱的主人翁的塑造,将一系列思想和主题贯穿起来,让孩子从爱上主人翁开始,让孩子爱上阅读,并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影响。如果以系列绘本为载体,根据不同的绘本特点生发相关的教育内容和线索,通过整合、延伸、拓展,融丰富的活动于系列绘本教学中,不仅能发挥绘本教学本身的价值,而且较单个绘本教学的开展内容更加厚实,形式更加丰富,价值更加多元化。

(一)分组策划、表演、分享系列绘本。

1、根据拼图找同伴(青蛙弗洛格、小猫当当、小兔粉多多)

2、用自创的形式(图文结合、小组表演、角色对话等)分享系列绘本的片段。

3、三个角色你认为适合大班年龄段吗?理由?系列绘本角色进入大班的话应该怎么利用和整合?碰到没有主人公时,系列绘本的运用过程中你会借助其他形象串联吗?有何好处?

(二)小班、大班系列绘本教学展示

第一节班阅读活动:让我荡一会儿吧!——《小猫当当》系列绘本之一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画面中人物的变化,理解故事情节。

2、学习短句:让我玩(荡)一会儿吧!理解词语:自私、小气。

3、学习与同伴友好相处与分享,感受大家一起玩的快乐。

第二节班阅读活动:哭泣——《幼儿科学绘本》系列绘本之一

活动目标:

1、知道哭是情绪的一种表现,每个人都会有哭的时候。

2、了解眼泪的作用,能用适当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

1、两位执教老师教材分析。

2、两个教学活动观摩。

3、分组讨论、评课。

绘本《一寸虫》——立足认知教案整理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绘本“一寸虫”进行测量,萌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2、欣赏理解绘本故事内容,感受一寸虫的机智和勇敢。

活动准备:

绘本《一寸虫》PPT(音乐)幼儿两次操作的测量材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激发兴趣。

1、师:前阵子,医生老师给大家测量了身高,还记得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吗?

2、幼:我的身高是113。(回应:你对自己很了解,你记得真清楚)

幼:我的身高是121。(回应:那你和刚才的妹妹比,谁比较高?)现场互动

3、小结承接语:有一位朋友也想把自己的身高介绍给大家。

我的思考:第一环节从孩子的身高引入,对大班孩子的生活经验是一大触动,但老师的提问和回应非常到位,一个小小的提问也蕴含着老师与孩子巧妙的师幼互动,让我印象深刻。

二、你好,一寸虫——绘本推进。

1、教师通过PPT,讲述绘本故事内容。

师:一寸虫住在草地上……

2、关键性提问:一寸虫有多长?(幼:1厘米,手指一样长……)

我的思考:这个提问对孩子而言有点难,事实上,一寸长是一个不太明确的长度概念,教师可以通过笔画动作,帮助幼儿建立1寸长度的经验。

3、PPT故事推进,知更鸟和一寸虫的画面。

提问:知更鸟看见一寸虫笑了,为什么?(幼:想吃掉一寸虫……)

一寸虫会怎么做?(爬到树干上、逃走……)

4、故事小结:一寸虫对知更鸟说:“我会量东西。”

5、师:知更鸟请一寸虫量尾巴,并说:“如果你量不好,我就要吃掉你。”

三、初次测量,了解原有经验。

师:请小朋友帮帮一寸虫吧。

1、请幼儿俩俩合作,运用“一寸虫”当测量工具,依次摆放一寸虫,测量一寸虫的长度。

2、通过PPT动画操作,集体验证测量方法。

3、小结:原来知更鸟的尾巴长度是3寸。

4、拓展经验,引出提问:故事里只有一条一寸虫,怎么量呢?(幼:一寸虫就是三寸的长,用其他工具帮忙测量……)

5、介绍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一寸虫爬一次作记号,爬一次作记号,然后数记号有几个就是几寸长。

提问:从记号里你能数出来吗?

小结:3寸长。(PPT帮助梳理经验)

我的思考:初次测量的目的在于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当然教师的经验拓展,通过PPT生动的路径展示,给孩子们很好的测量方法的引导和梳理。

四、结合故事情节,开展二次测量。

师:知更鸟放走了一寸虫,这个故事就在森林里传开了。

1、点击PPT,图片中出现了三幅图(三种鸟)

师:又有三只鸟请一寸虫来测量,它们是谁?认识吗?(巨嘴鸟、苍鹭、蜂鸟)

(从图片上的方位开始介绍)

2、关键性提问:它们量的地方一样吗?它们会请一寸虫量什么?

(巨嘴鸟——嘴巴长度;苍鹭——腿的长度;蜂鸟——全身长度)

图片上用红笔标注出所要测量的位置和长度。

备注:幼儿表述不完整时,老师的回应是:把你们刚才说的话,连起来更精彩!)

3、二次测量要求:用一条一寸虫,运用首尾相连的方法测量上述三种鸟的嘴巴、腿和全身的长度。

4、交流验证,PPT三种鸟竖的呈现方式。

提问:三种鸟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呢?(请了三位小朋友分别介绍)

第一个:直接说测量出某种鸟的测量结果。

第二个:看测量记号,让其他幼儿猜测结果。

第三个:说出测量结果,让幼儿猜是那种鸟。

我的思考:这是活动最亮的提问和互动,平时我们会在该环节处理上,以平行的方式让幼儿直接呈现测量的结果即可,而这位老师却用了三个不同的角度提问,彰显师幼互动和教育机智,让我倍受启发。

五、再见,一寸虫——感受一寸虫的机智。

1、听一段优美的音乐旋律。(谁在唱歌?)

提问:夜莺这么美妙的歌声,会请一寸虫来量什么呢?(眼睛、身体、嘴巴……)

2、继续故事:夜莺要请一寸虫来量它的歌声。

提问:请小朋友来帮帮忙,帮一寸虫想想夜莺的歌声该怎么量?

幼:歌能唱多远,就量多远;量夜莺的喉咙……

师:一边唱,一边量,量到声音没有为止。

3、故事小结:(借助PPT)一寸虫听着歌声,一寸又一寸,歌声听不见的时候,一寸虫就逃走了……

我的思考:美妙的歌声升华了活动主题,不禁让孩子们通过绘本本身的寓意,表达并感受着一寸虫的机智,这里更多体验的是情感的要素。其间,一位男孩巧妙的回答更让我欣喜万分。

六、情感迁移,延伸活动。

1、提问: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如果送你一寸虫,你会让它帮你量什么?

幼儿:量手指;(回应:手指很修长,可能会成为钢琴家)

量嘴巴;(回应:也许也能像夜莺,成为歌唱家)

量鼻子;(回应:翘翘的鼻子,是个漂亮的小姑娘)

2、师:现在把一寸虫分给你们老师,回教室后再去量一量,试一试吧。

感受:

这个《一寸虫》的绘本对于我而言并不陌生,在幼儿园大教研组进行自然测量专题研讨中,就有老师开展过以这个绘本为载体的测量活动。同时,也通过谢老师深情并茂的说过,南京一幼老师开展相同绘本的教学实例。此次在东余杭路的教研现场观摩这个活动,可谓是三地教学理念的一次全新碰撞。众观上海老师对本次活动的处理和挖掘,我个人感受剖深,绘本不再是引子或是开头的序曲,而是贯穿整个活动,蕴含情感元素的认知活动,对孩子的而言,徜徉在这么一本童趣有意义的绘本中学习测量是多么幸福而巧妙的事!当然感动之二是上海老师的临场互动,以及对每个提问的细细斟酌,都成为活动不可多得的精彩部分!这也是我此次学习之旅教学活动的一大触动和感悟

《幼儿早期阅读的关键经验与教育》主要内容:

1、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主要包含交流谈话的经验、叙事描述的经验、说明讲述的经验(口头语言);欣赏理解文学语言的经验、创造运用文学语言的经验;阅读图书的经验、辨识符号的经验、创意书写的经验(书面语言)。

2、儿童语言学习关键经验之一:谈话经验。即运用口头语言进行日常交流的经验,它主要包含对话和辩论两种主要形式。幼儿需达成的对话关键经验有:使用恰当语句谈话、主要倾听轮流对话、掌握交谈过程结构、采用策略达成交往;幼儿辩论的关键经验是:运用语言解释己见、坚持个人表达观点、尝试不同方式证明、运用策略说服讲解。

3、儿童语言学习的关键经验之二:讲述经验。幼儿的独白讲述主要分叙事讲述和说明讲述。叙事讲述有:选用恰当词句讲述、呈现完整故事结构、讲述不同类型故事、运用不同策略讲述;说明讲述有:运用语言解释己见、坚持个人表达观点、尝试不同方式证明、运用策略说服讲解。

4、儿童语言学习关键经验之三:文学经验。主要分诗歌、故事和散文学习三种。诗歌学习的关键经验有:儿歌节奏韵律、诗歌意境想象、语词组合效果、创意仿编策略;故事学习的关键经验有:书面口语理解、故事结构认知、叙事人物特征、创意编构策略;散文学习的关键经验有:散文语言形式、抒情文体感知、想象画面意境、连结生活经验。

5、儿童语言学习的关键经验之四:读写经验。主要分:前阅读、前识字、前书写。前阅读学习的关键经验有:阅读行为习惯建立、阅读深层内容理解、图文口语关系感知、创意创读策略构建;前识字学习的关键经验有:汉字特殊视像认知、文字符号功能体验、汉字部件构成感知、创意辨识汉字策略;前书写的关键经验有:建立书写行为习惯、感知汉字方块内容、获得基本书写技能、体验创意书写表达。

6、专业教学知识的构成:核心经验+了解儿童+理解阅读材料=创造儿童早期阅读最佳情境。

感言:

对于一次培训活动,只要中间有那么一两个值得你思考的讲座和教学,就会令人觉得不虚此行。这次早期阅读专题研讨,要论起整体质量觉得差强人意,不尽理想,但之中也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如周兢教授的讲座、朱静怡老师、西湖区教研员沈颖洁的教学活动都是很有水准的,带来不少思想上的冲击,使我们对早期阅读有了深一步的理解和思考。周兢教授的讲座带来了早期阅读前沿的信息,朱自强教授的讲座则从儿童文学的角度对早期阅读有了进一步解读,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朱老师的活动于她而言可能觉得自己存有败笔,但我看到的是名师背后的理念和行为的依据以及她独到的气场。沈老师非常年轻,但她的课堂已呈现名师的风采,其优秀的教育素质令人印象深刻,从她的教材处理中使我意识到低段早期阅读的教学还是要尽量考虑游戏化,但怎样增强早期阅读习惯与能力培养有待进一步思考。

感言:

这次培训除了周兢教授的精彩报告,王春燕老师的精彩点评,更有朱静怡老师的平实演绎。印象最深的是朱静怡老师一如既往的平实、敬业,她的自然天成、行云流水般的教学现场。我看到的是真实得不能再真实的孩子的学习过程,始终让幼儿充分地阅读。更多地交给幼儿阅读的方法,更多地让我们领略到朱老师无时不在的教学智慧。第二天一早,我们占用活动观摩前四十五分钟,与朱老师面对面聊课题,谈感想。无意中得知朱老师前一天晚上居然洋洋洒洒好几张撰写教学后反思,不禁为这样的特级震惊和钦佩,原来省特级来自于谦逊,来自于不断在一线的实践,来自于及时深刻的反思和剖析。

感言:

本次杭州之行朱静怡老师进行了课堂教学,大班绘本:长腿七和短腿八,由于这套幼儿的书籍是把6个故事同时汇编成册,

所以朱老师课堂目标为:1、理解画面数量,了解书页;2、愿意倾听,表述,进行适当的他人补充;3、学习相应的词语。

过程:

一、观察封面,了解绘本名称

提问:封面上有什么?

要求:别人讲过的不要重复,可以进行补充。

教师解释补充的含义。

一起学讲绘本名称——长腿七和短腿八

引导语:你猜猜他们会发生什么?

二、自主阅读,理解故事内容

1、要求:找一找该故事第几页到第几页?每一幅图有几幅画,用笔写出数字。

2、好好看,仔细看,从头看到尾。

问:你发现了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三、延伸:尺子测量

从朱老师的课堂教学我们看到:

1、她的教学主张——手不离本,朱老师认为,看书就是手中要有书,反复阅读,哪里看懂了,哪里没有看懂?及时回应。其他的教具都是辅助教学的,不能作为主要的策略和手段。

2、注意细节,课堂机制非常好(长腿七和短腿八互相帮助的环节,幼儿说他们是好朋友,朱老师回应,他们就像兄弟似的)给幼儿一种与同伴友爱的心静。

3、提倡使用书签。书签可以让幼儿发现不懂的及时做记号,看到一半书签当下次继续阅读的记号,好习惯从小养成。

4、让幼儿有一个宽松的“说”的环境,给了幼儿营造了一个安全不拘束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思考。

特别令我们感动的是——朱老师当天晚上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自己的不足,整整10张,我们同去的四位老师说:特级教师就是这样脚踏实地磨练出来的!

阅读区观察与分析

活动目标:

1、观察孩子们的活动,关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并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点等出发来发现问题,进一步探讨材料的调整和拓展。。

2、针对区域观察中发现的问题,共同商定解决措施。

活动准备:

各班事先填写阅读区活动介绍表(部分)活动名称材料投放活动要求观察到的现象与建议。

活动过程:

一、现场观摩各班阅读区活动。

观摩重点:

观摩整个流程,从教师的指导与幼儿活动整个过程,关注幼儿材料的选择,操作的方法,操作的时间等。并对观察到的情况进行记录、分析,提出调整设想。

二、集体讨论

1、好书推荐

2、对观摩活动的现场进行重点分析。请各班抛出全面观察中发现的问题与相应的思考。

3、行为跟进。

4、各班继续进行区域观察,分析,观察的思考(材料的调整,教师的指导)

5、每位老师完成一篇区域案例分析。

中班语言活动:

胖厨师和小老鼠

活动目标:

1、了解四种小型打击乐器的名称及基本的演奏方法。

2、欣赏故事内容,感受参与演奏乐器与老师一起讲故事的乐趣。

活动准备:

沙锤、手鼓、刮胡、三角铁、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从小班到中班有什么变化?(幼儿:长高了,长大了,手变长了。头变大了,穿的鞋子也变大了)

二、做个身体游戏

现在让你的身体随便什么地方的发出声音来?(幼儿:两手拍一拍,跺跺脚,嘴巴声音、拍拍腿……)

还有哪些地方也能拍?(肚子、头)

老师小结:拍拍打打让身体发出了声音,有人把我们的身体比喻为“打击乐器”

“打击乐器”就是能敲敲打打发出声音来的东西。

三、请小朋友上来拿一件乐器,让它敲敲打打发出声音来。

1、介绍四种乐器:手鼓(比较手鼓和铃鼓)

三角铁(玩一下看看,敲敲两个边)

沙球(怎么玩,甩,摇,也叫沙锤)

刮胡(怎么玩?有小棍,不光可以敲,看老师刮)

2、收乐器,要求:请把手鼓、三角铁、沙锤、刮胡放到这里(分批上去放)

3、播放PPT图片,再次认识四种乐器。

四、出示厨师PPT,这是谁?(厨师)

1、讲胖厨师的故事。“胖厨师在厨房里炒菜,唰唰唰,这时候听见楼上好像有声音,他赶忙放下锅子,走上楼梯,咚咚咚,打开门,卡拉打开灯叮发现什么都没有。”

问:这个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在故事里尼听到了什么声音?

2、讲第二遍,先尝试配音,感受乐趣。

讨论乐器配音:开门——刮胡,唰唰的刷锅子声音——沙锤,走楼梯咚咚咚——手鼓,打开了灯?

3、分配任务,要求幼儿分工配音。请四个幼儿配乐,准备好讲故事。

4、用小乐器一起讲故事真好听,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完整表现故事(不配音个时候,管住小乐器)

“胖厨师在厨房里炒菜,唰唰唰,这时候听见楼上好像有声音,他赶忙放下锅子,走上楼梯,咚咚咚,打开门,卡拉打开灯叮发现什么都没有。他又回到厨房继续刷锅子唰唰唰,听到楼上有声音,迅速跑上楼,咚咚咚,把门打开卡拉把所有的灯都打开叮叮叮发现什么都没有。

五、小结

楼上奇怪的声音到底是谁呀?(小老鼠)如果回去你想用什么乐器必须偶先小老鼠偷东西的声音,该怎么表现。

活动反思:

蒋静老师运用了四种与故事中发出的声音相匹配的打击乐器,来为简短的故事配奏,让大家感到很新鲜,增强了语言欣赏的质量以及语言活动的丰富性,孩子们非常乐于参与故事的配奏,与老师一起感受了讲故事的乐趣,同事提高了讲故事的兴趣和能力。在故事教学的前期,蒋老师通过身体声响游戏和打击乐器的介绍,为故事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在故事讲述中老师抑扬顿挫的讲述,更是给故事添上了灵动的色彩,中班的孩子们在配奏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表现地如此专注与投入,这个活动的成功就在于老师巧妙的活动设计和恰当的课堂教学策略。

阅读区活动内容与材料的设计与思考

活动目标:

1、共同分析阅读区内容设置与材料投放的适宜性,探讨适宜的调整时机和调整策略。

2、进一步明确各年龄段阅读目标

活动准备:

每个班级设计两个新增的阅读区活动内容及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每个班级展示并介绍新增的活动内容与材料操作方法。

二、分组研讨内容及材料的适宜性、操作性。

三、对照《幼儿自主阅读发展要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年龄阶段目标的具体内容》,明确各年龄阶段阅读目标

阅读活动区的创建与调整

活动目标:

1、提高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的认识,努力创建彰显阅读特色的班级环境。

2、拓展思路,丰富阅读内容,体现多元阅读思想。

活动准备:

创设班级阅读环境

活动过程:

一、各班阅读区简介

各班阅读区域环境创设的自我介绍,并在对比中寻找问题与不足。

二、相关理论学习

1、《幼儿园阅读环境的创设呈现幼儿园的文化理念和办园特色》

2、《构建阅读环境,创设书香校园》

分组讨论:

相关理论的学习与梳理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幼儿自主阅读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特点。

2、明确幼儿自主阅读发展的要点。

3、对现有的绘本教材进行深入研读,挖掘与本年龄段与本班幼儿相适应的教学元素,发挥绘本的更大教育价值。

一、“自主阅读”相关教育理念梳理

1、信息交流

2、理论学习

二、学习《幼儿自主阅读发展要点》,明确各年龄段教育特点

1、了解本年龄段阅读发展要点

2、横向比较,明确要点

三、轻松一刻

恰恰恰

四、年龄段讨论:教材分析

中班绘本教学:

席奶奶的黑夜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画面,知道黑夜是不用讨厌和害怕的。

2、敢于面对陌生的事物,会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态度。

活动准备:

故事PPT,操作卡片。(说明:厨房用品——彩色卡片;卧室用品——用记号笔画在塑封纸上,几张重叠后可以显现PPT中的重影。)

我的思考:当我看到王老师在游戏中出示的操作卡片时,暗暗为她的独具匠心钦佩,递进可以无处不在。

活动过程:

(一)席奶奶讨厌黑夜

1、老师带来一张碟片。(幼儿:晚上)

我的思考:我们平时组织幼儿自主阅读活动,喜欢完整地欣赏绘本,便于全面解读作品。但是当面对集体阅读,特别是向今天这样的公开课,我觉得教师用PPT是可取的,值得关注的是教师要学做“裁缝”,画面需要选择,有重点地片段介绍,灵活运用作品。

晚上有什么?(幼儿:月亮、星星)

2、你在这样的晚上出去过吗?感到怎么样?害怕吗?

3、有一个席奶奶,她怎么了?她好像在躲着什么?(幼儿:蝙蝠、猫头鹰)

其他还有哪些是晚上出来的?(幼儿:猫……教师跟进:他们都是黑行动物。)

4、小结:原来,席奶奶讨厌的就是——黑夜。

(二)席奶奶赶走黑夜

1、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赶走黑夜?(幼儿:走近房子把黑夜赶走)

可以吗?房子里有黑夜吗?房子里有什么可以让黑夜没了?(幼儿:灯光;眼睛一闭;手电筒;找个地方躲起来……)

我的思考:提问有效激发了幼儿思考积极性,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努力寻找赶走黑夜的方法,大胆发言。

2、席奶奶把黑夜赶走了吗?

(三)帮席奶奶想办法

1、继续看绘本PPT

2、席奶奶想到了什么办法?(幼儿:缝个大口袋塞不完黑夜;剪不完黑夜;唱催眠曲想睡着……)

一共想了几个办法?(4个)

教师跟进:加上刚才用扫帚呢?(一共5个办法)

(四)游戏一:厨房里的东西

1、厨房里一大团黑乎乎的是什么?(幼儿:收集、绳子、盘子、刀、杯子、花瓶、铲子、锅子、勺子……)

2、请幼儿找出PPT上厨房有的厨房用品图片。

3、再仔细看看,你们觉得这些都有吗?再把眼睛擦擦亮,看看!(PPT出示一个个厨房用品:杯子、锅子、茶壶、菜刀、铲子、盘子)

4、你回家看看家里有没有这些厨房用具。

(五)游戏二:卧室里的东西

1、找找卧室里一大堆黑乎乎的东西。(幼儿:钟、电视机……)

2、仔细看一看,然后找一找,拿到黑板上。

3、点击PPT,检验。

4、出示这些用记号笔画在塑封纸上的卧室用品,师:“哪些不在卧室,叠在一起就能玩练练小眼睛的游戏”。

5、延伸:出示卫生间里一幅黑乎乎的东西,提问:有什么?

我的思考:绘本表现手法幽默,教师在故事情境里加入游戏,并结合大主题“身体的秘密”——练眼力,游戏慢慢地铺成开展。放在三个情境,跟绘本吻合。这样的游戏的穿插,非但不会导致幼儿思路断层,相反只会凸显主题,加深理解。

(六)结束部分

1、我们看到的厨房、卧室、卫生间里的东西,黑夜里有,白天还在吗?

2、小结:原来晚上在的东西白天也在。告诉席奶奶不用害怕,美美地睡一觉黑夜就走了。

我的思考:通过理解故事画面,从讨厌黑夜到慢慢补怎么讨厌,渐渐消除幼儿对黑夜的讨厌与陌生,在幼小心灵中留下烙印。真正实现了借助绘本懂一个道理,学一个游戏。

小班绘本教学:

《藏在哪里》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寻找动物,了解角色的显著外形特征。

2、大胆讲述动物朋友躲藏的位置。

活动准备:

PPT课件;花园、大树、房子背景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关注故事的名字。

师:你们喜欢玩什么?——玩具、汽车……

反思:由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从孩子自身喜欢的游戏、玩具出发,更容易吸引孩子们的注意,激起孩子们的兴趣。

教师介绍故事的名字。

问题提示:猜猜故事里的小动物们在玩什么游戏?

小结:森林里,动物朋友们在玩捉迷藏,真有趣。我们跟他们一起玩吧

二、出示图片,讲述故事内容。

(1)出示内页封面,观察讨论

提问:

1、你们认识它们吗?什么样子?你怎么知道它是谁?(引导幼儿简单讲述动物的外形特征)

2、来了多少小动物,从大象开始数——6个

反思:小班幼儿数数经验有限,很容易混乱,教师明确指出了从大象开始数让孩子们有一个明确的起点,知道从哪里开始数,不容易混乱状态。

3、小狐狸吧眼睛蒙起来,猜猜其它小动物们去干什么了?——躲起来

小结:森林里小动物们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小狐狸说:你们都躲起来吧,我来找,一定能找到。我开始数数了3、2、1,我来找你们了

反思:原来的绘本题材里面出现的倒数5、4、3、2、1,由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倒数已经很难了,而且按照原来的5、4、3、2、1的话孩子们比较难掌握,所以对原先的活动进行了修改变成了3、2、1,孩子们比较容易掌握,也让他们游戏化的接触了倒数,增添乐趣。

(2)寻找动物朋友

片段一:

——看小狐狸找到了谁?

——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再一次的引导幼儿巩固讲述动物的外形特征)

——小兔躲在哪里了?出示图片验证(教师引导幼儿完整讲述正确的方位:小兔子躲在石头后面,小鸭躲在花丛里,小象躲在草丛里)

片段二、三、四:

——小狐狸还找到了谁?(再一次引导幼儿讲述:小松鼠躲在大树后面;小鸭躲在花丛里,小象躲在草丛里)在哪里找到的?出图片验证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动物露出来的明显的特征来寻找,如:大象鼻子长等,巩固动物们的一些明显特征。

片段五:

——刚才小狐狸找到了很多的小动物一一出示图片重复幼儿的记忆

——小兔、小松鼠、小鸭、小象都被小狐狸找到了,还有谁没有找到?

反思:在观察图片时为了打破一成不变的呈现、讲述图片的方式,在幼儿细致讲述片段一后,教师同时出示片段二、三、四的图片,供幼儿自由讲述,热在讲述片段五前先让幼儿回忆“还有谁没被找到“,这对孩子的记忆里和阅读能力提出了挑战,也在形式上有所变化。

——小鹿躲到哪儿去了?你们帮小狐狸找找

——为什么小狐狸很快就找到了小兔它们,可是找不到小鹿呢?(追问:小鹿躲在哪儿?它的角也露出来了,为什么大家没有发现呢?小动物们把鹿角当成什么了?)

——小鹿头上有角吗?幼儿猜测,集体验证

小结:小鹿真聪明,躲在树林里,大家把它的角当成了树枝,所以找不到它!

三、游戏:捉迷藏

今天我们也来玩捉迷藏的游戏,看看我们可以躲在哪儿?

教师以一出示道具:大树、花园、房子(贴在伞上)

规则:教师说开始,幼儿去躲,幼儿听到停的时候马上停止,呆在原地不动。

必要的规则,引导幼儿有序的游戏

1、第一遍游戏

教师提问:你们躲在哪里?(引导幼儿将是正确的位置)

反思:小班的孩子年龄过小分不清位置所在,一开始老师帮助幼儿一起讲述躲藏的正确方位,让孩子们对躲藏的几个方位有一定的认识以及掌握,多次重复帮助幼儿巩固、识别正确的位置。

2、第二遍游戏

师提出要求:请你们躲在和刚才不同的地方并在此请幼儿讲述自己躲在什么位置

四、结束部分

出示好吃的东西,请幼儿那倒好吃的东西藏起来。

反思:开头、过程、结尾都围绕着一个“藏”,让整个活动看起来完整且富有童趣。

总体反思:

教学选材很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情。然而捉迷藏是孩子们最熟悉和喜爱的游戏之一,整个活动就是以“藏“这样一个游戏活动为线索,牢牢地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紧扣着他们的心弦。活动目标体现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多领域的整合,教学环节生动有趣。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显著的外形特征,在帮助小狐狸寻找朋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着相关的知识经验,体验着阅读的乐趣;游戏中教师还不断重复巩固动物或幼儿躲藏的正确位置,有助于小班孩子的掌握和大胆讲述,真正做到了在游戏中快乐的阅读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

喜欢钟表的国王

活动目标:

1.通过理解故事的内容,引导幼儿了解时间的重要性。

2.了解钟表的结构与用途,认识各种常见的钟表。

活动准备:

ppt、操作笔、定时器、圆形纸。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做一个简单轻松的师幼互动。

师:小朋友,你们在楼上待了多久了呀?(一方面是聊天式互动,一方面是主题式互动。)

二、研究钟表,了解钟表的结构与用途。

1、出示一张圆形纸,提问

圆像什么?(针对圆像什么,幼儿的回答和老师的提问设计有点疑议,老师也发现了幼儿的回答和原先的设计不符,因此再次提问:圆可以变成什么?尽管两次的提问,看起来意思一样,但是幼儿对于问题的理解以及他们的回答是截然不同的。)

2、重点认识钟表,讨论钟表的设计与外形。

(结合幼儿的回答中,有人提到了钟表,教师就马上引出了钟表示意图。)

提问:圆上添上什么东西才更像钟表呢?

讨论:钟表的数字、针?(该环节中不仅体现了数字与时间的关系,教师也很好的借鉴了幼儿的反应,用肢体来表现两根针,形象的认识长的分针,和短的时针。)

3、说一说

钟有什么作用?(在这环节,小朋友的讲述是最激烈的,几乎每个人都有话说,这也是我们孩子生活经验的一个展示。)

4、认识生活中各种常见的钟表。

结合ppt,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的钟表,根据每种钟表的特点,了解其具体名称。(挂钟、台钟、落地钟、手表、怀表。)

三、阅读导入,理解绘本故事。

1、师:在滴答滴答国里,有一位非常喜欢钟表的国王,猜猜会发生什么事呢?(在这环节中,教师让幼儿观察国王的形象特征,从而了解故事的主人公是国王。)

2、讨论:国王把所有的钟表都占位自己的,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3、师:国王这样做确实不好,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教师讲述故事后半段。)

4、讨论:没有了钟表,滴答滴答国里发生了哪些事?

国王有没有发现自己做错了?

你猜他会怎么做?

5、教师讲述故事结尾。

小结:时间对于大家来说都很重要。(在这个环节,我觉得作为一个绘本阅读,老师如果能够再一次的让幼儿完整的欣赏作品,我想作为绘本阅读活动,效果会更好!)

四、经验提升,进一步感知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1、师幼谈话引入。

师:你们平时是怎么安排生活?怎么了解时间的?

幼:看钟、看手机。

师:有没有稀里糊涂的时候?

幼:在家里,爸爸妈妈提醒我们,在幼儿园老师提醒我们。

教师小结:我们都是大班的孩子,不能光靠大人,要懂得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我们要学做时间的小主人!

2、操作引入。

提问:一分钟有多长?

要求:给幼儿一分钟的时间,让幼儿在手腕上画一个手表,教师出示定时器,当分钟到了“叮铃铃”响时,标识一分钟时间到,要求幼儿停止操作。(通过一分钟画手表的活动,感知一分钟的长或短。)

教师小结:时间实际上就是一分钟一分钟累加起来的,回家去看看,一分钟你可以做些什么?

小班阅读活动:

《小波上幼儿园》

活动目标:

1、感受小波第一天上幼儿园的有趣经历,体验幼儿园生活的快乐。

2、愿意学说故事中的单独对话。

活动准备:

大图书、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小狗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1、出示小波(图片,介绍并认识小波。

2、小波长大了和我们小朋友一样,今天他也要上幼儿园了,不过小波他有点担心,有点紧张?你猜他会担心什么呢?

环节小结: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出示了小波的头饰(小狗)鼓励幼儿能主动的和它问好,并鼓励幼儿进行自我介绍。教师提了一个问题,你们又好朋友吗?孩子能够说出自己的朋友,虽然入园二个星期,但是都找到了朋友,真了不起。

二、阅读对话,体验小波的快乐经历。

1、朋友和老师(图一、图二)

(1)早上小波跟着妈妈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他们来到了教室门口,看到谁?(黑熊老师)那我们看到黑熊老师应该在吗说呢?

(2)还有一群热情的同学们,看看他们都是谁?(引导伙伴相互问好和介绍)

环节小结:针对幼儿对动物的一些认知,一一和他们搭招呼。鼓励幼儿礼貌用语和别人打招呼,愿意和同伴一起玩。

2、欢乐游戏场(图五)

(1)小波和他的小伙伴们在做游戏,我们来看看他们在玩上面?(捉迷藏)

(2)幼儿边念儿歌,便帮助小波找到他的伙伴们,体验游戏的快乐!

环节小结: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设计了捉迷藏这个游戏,特别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捉迷藏的时候,小朋友通过动物的特点,帮助小波找朋友,如:小兔子的耳朵、小猴的尾巴······都在不同的地方找到,其中也对方位“××

在大树里面,××,在草丛里。”

3、开心午餐会(图四)

(1)咕噜噜咕噜噜什么声音啊?一起来看看午餐会又上面好吃的东西?

(2)谁来帮助小动物们分一分?记得要请大家吃他们最喜欢的东西哦!(引导幼儿学习对话“××,我请你吃·······”)

环节小结:知道动物的特征,选择几个动物宝宝,它们喜欢吃哪些食物,教师通过提问,小猫喜欢吃什么?小猴喜欢吃什么?在这个环节的时候,教师请小朋友送食物给动物吃,鼓励幼儿边说边送食物,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操作能力。同时,教师在最后进行验证,幼儿是否送对食物(小鱼、香蕉、肉骨头、胡萝卜)

4、一起学本领(图三)播放音乐《我爱我的幼儿园》

(1)歌声真动听,是谁在唱歌

(伙伴们在开开心心的唱歌的时候,小波却躲在老师的背后)

(2)猜猜看小波为什么要躲到老师的背后呀?画外音------小波:我不会唱歌(鼓励伙伴们安慰小波并邀请他和大家欢快的唱歌)

环节小结:在日常活动中,往往有一些孩子也是自信心不够,总是不愿和同伴一起玩,通过教师和同伴的鼓励,让小波融入到欢乐的氛围中,学到了本领。

三、回顾提升,相约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小波觉得幼儿园真好,又朋友真好,可是时间过的真快,太阳落山啦,妈妈来接小波,小波真舍不得回家了,和小波相约明天一起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

活动的总结:这个活动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小波的开场导入孩子的情绪,整个活动以小波为主,同时结合孩子在幼儿园的一些自己发生过的事,来进行表述。在教学中,教师运用了多种互动的游戏、对话,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同时这个活动比较的综合,是整合性的教学活动。

上海学习之语言篇

只知道何洁的歌唱的很不错,一首《你一定要幸福》让我记忆尤深,然而回到现实生活中,何洁老师的教学风采,同样感动了我。一个《一根羽毛也不能动》,何洁老师采用了文字、图片与符号结合的形式来阐释一根羽毛也不能动,非常有趣且有意思!同样,《艾玛和风》活动中,PPT和老师自身的语言素质都深深的感动着每一个认真倾听的孩子,和我;两个绘本所表达的情感都是关于朋友之间以及对人物角色的观察与讨论,对于中班下学期的孩子来说,不仅是一次深刻的体会,更是一次情感的升华。

亲切的毛伊君老师,大家都叫她毛毛老师,所给人的感觉是如此的温和,不仅是活动中的语言还是整理活动时的举动;在绘本活动《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中,有一个疑问:在出示6个小动物卡片的环节,对于小班下学期的孩子,是两个两个出现,还是同时出现(可以发现动物之间的形象大小)?

今天是第二次领略应彩云老师的风采魅力,依旧是一身的气质,始终都有一条相称的围巾陪伴。应老师开展了一个关于绘本的音乐活动《夏天的梦》,其中,音乐非常的动听,PPT中的图片更是非常的唯美——一道宽敞的移门,白色的窗帘正随风飘浮,地上放在一双凉拖鞋。就这张图片,讨论“这是什么季节?”来引入主题;但从孩子们的反应来看,由于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的缺乏,这个环节并不是很顺利;从老师原本的考虑来看,想从一双凉拖鞋来辨识季节确实是个不错的 idea,从这里也可以看到,应老师的想法和图片中的风一样,轻盈,让人畅快!

绘本教学主题研修(三)

活动目标:

1、通过录像观摩活动,关注教学实践中师生互动的优缺点,关注情感的体验有效性。

2、精读绘本《买梦》,梳理绘本的主线,挖掘教育元素。

活动流程:

一、开场游戏

二、观看录像,关注师生互动、情感体验

1、观看记录教学活动

2、讨论:提高师生有效互动的方法、增加情感体验的方法

三、精读绘本《买梦》

1、梳理绘本主线、挖掘主导教育价值

2、根据主线设计主要提问

四、延伸活动

设计绘本《买梦》教学活动

绘本教学主题研修(二)

活动目的:

通过三个年龄段教学活动案例的分析、调整、修改,帮助教师明确绘本教学活动设计的一般规律,掌握一些设计方法。

活动准备:

每位教师围绕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亲密和谐关系为主要目标设计一份《晚安猩猩》教学活动、游戏材料、PPT三位教师教学活动介绍资料、小组研讨表

活动过程:

一、开场游戏

看图排序

二、教学活动设计

1、个别教师教学活动介绍

2、小组讨论修改

三、集体研讨

设计绘本教学活动的方法与规律

四、延伸活动

教学实践活动。

绘本教学主题研修(一)

活动目的:

分享交流在学习、借鉴、实践中的经验、感受与反思,尝试设计不同年龄段的绘本教学。

活动准备:

1、陈航萌、王海英、朱颖准备交流上次教学实践反思。

2、其他参加过“有效教学”活动的老师准备相应的体会与反思。

3、《晚安猩猩》活动框架设计

活动过程:

1、教学反思交流:三位教师结合绘本分析、教学设计、课后反思谈教学实践体会。

2、经验分享:参加过“有效教学”活动的老师可以从一个教学活动或者专家讲座等方面,谈自己最深刻的感受与体会。

3、 《晚安猩猩》教学活动框架设计交流。

大班绘本教学:

“方格子老虎”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喜欢方格子老虎为别人着想的情节。

2、在游戏不同的节拍中,体验韵律的乐趣,感受方格子老虎带给大家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绘本PPT。

2、跳格子用的格子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欣赏绘本听故事

1、教师操作PPT讲故事。

2、提问:你们家里有没有吵架?

幼儿的回答(及教师的回应)

——幼:我爸爸妈妈越吵越开心(师:不吵不相爱)

幼:爸爸和奶奶吵(师:就是儿子和妈妈吵)

幼:外公和妈妈吵(师:爸爸和女儿吵)

师:当家人吵架时,你是怎么做的?

幼儿的回答1:站在他们中间堵住;

幼儿的回答2:安慰安慰说说好话;

幼儿的回答3:选其中一个人的意见。

我的思考:自然连接大班孩子实际生活展开讨论,而且对于幼儿的回答一一回应,梳理家人之间的关系。

师:我们来看看小老虎有什么好方法。

二、做跳格子游戏

1、老师念童谣:跳格子,造房子,造好房子生儿子。

问:什么事童谣?

幼儿的回答:好听的儿歌。

2、念童谣自主跳格子

师:看这里有造房子用的格子图一幅,请你们一边跳格子,一边念童谣,童谣念完了,看看造了几间房子。

念完儿歌,问:告诉我你造了几间房子?

幼儿的回答:13间、11间、8间……

邀请部分幼儿点着格子图念童谣。

3、念童谣按规定跳格子

师:现在请你们念完童谣只造4间房子。

幼儿尝试。

师:还能造得更少吗?

4、增加难度跳格子

师:不出声数数,一共有几格?(16格)让幼儿尝试,念完童谣造16间房子。、

我的思考:能力线——放在游戏中,给幼儿能力的挑战,教师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