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幼儿心理的个性差异观念

作为个性心理特征的气质和性格,在每个幼儿身上表现的表征都不一样。有的调皮好动;有的有暴力倾向,喜欢攻击别人;有的活动开朗、有的胆小怕事;有的沉默寡言、有的能说会道等等。当然这即有遗传因素,也和环境、父母的行为影响、言传身教等诸多因素有关,如果我们能以理智的心态,对幼儿的这些表现进行积极引导,保留其良好的方面,疏导其不利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方面,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幼儿健康心理的主动发展观念

《纲要》提出:“即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避免过渡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自理、自立的尝试。”幼儿比成人更需要得到及时地帮助,更需要健康成长的环境的特点确定了健康促进的必要性,幼儿身心的可塑性则提供了健康促进的现实性,幼儿的健康促进并不意味着拔苗助长,无论是进行幼儿健康教育还是试图改善幼儿的周围环境,制定卫生保健法规等都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否则不仅不能促进健康,而且还会有损健康。为了促进幼儿健康,成人理所当然要予以健康指导,但健康的幼儿能够自助,健康促进也需要幼儿为所能及的主动参与,尽管幼儿被期待着尽快建立各种健康行为,但并非被强加众多的行为规范,而是主动积极地发挥健康潜能,为此,健康知识的传播着眼于幼儿的内化程度,健康态度的培养着眼于幼儿的情感体验,健康行为的形成着眼于幼儿的自觉自动,任何时候的健康教育都不能违背幼儿的意愿,否则幼儿健康只能成为幻想。

二、如何能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应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热爱幼儿

教师对幼儿的爱是教育中最宝贵的营养,沐浴于爱的甘霖下的幼儿才会有安全感,也才能适应幼儿园环境 ,学会与同伴、教师交往,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幼儿总是先感受到成人对自己的爱,进而发展到爱自己、爱周围的人。如果教师不爱幼儿,幼儿就无法适 应冷漠的幼儿园环境与温馨的家庭环境间的巨大反差,就会怕上幼儿园、怕老师,患“幼儿园恐惧症”;如果教师对幼儿的爱不公平,只偏爱那些聪明、漂亮或老实听话的孩子,那些有创见、爱动脑动手的幼儿就会受到 压抑,相貌、智力平平的幼儿就会感到自卑。因而,教师要力求做到充满热情地去爱每一个幼儿。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