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皮、巧、根、陡、踩、刺、搭、磨、斧、坡、渐、栏”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们为什么把后来修建的桥仍称做皮巧根桥。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领悟人们为什么把后来修建的桥仍称做皮巧根桥,并从中受到感染。

教学准备:

1、投影仪、课件。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用课文的第1自然段,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有一个叫皮巧根的孩子,也很爱听故事,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他的故事吧。(板书课题:皮巧根桥)

(二)读课题识字

1、指名读:皮(pí)、巧(qiǎo)、根(gē)。

2、让学生说说课题中三个生字字音的要点。

(“巧”是三拼音字;“根”是前鼻音)

3、师让学生通过交流,识记字形:哪些字写笔顺时要注意呢?

引导学生按笔顺记“皮”: 皮。(出示带笔顺的生字卡)

“巧”的第五画是“ ”,一笔连写,上边不出头;“根”与“跟、艰”可进行比较记忆。

(三)朗读课文,连词识字

1、朗读课文,把和生字连在一起的词语画下来

(1)学生说出画下的词,师投影出示:

皮巧根 陡(dǒu)峭 踩(cǎi)着 刺(cì)骨 搭(dā)桥

磨(mó)快 斧(fǔ)子 高坡(pō) 渐(jiàn)渐 栏(lán)杆

(2)生自由读以上词语,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3)用分学习小组交流、查阅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式共同解疑。

(4)齐读生字、词语。

2、识字字形。

师:这些生字当中,哪些字我们容易粗心写错呢?

同桌互相交流后回答。(如:“踩”字右边的“采”不要写成“采”;“刺”字左边不要写成束“……)

师: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迅速记住这些字呢?(指名学生回答)

生:比较法,可以这样记:

踩 磨 搭 坡

睬 摩 塔 披

师: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善于运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3、书写生字。

(1)师范写生字,边写边强调笔画位置,学生观察。

(2)学生临写生字。

(四)作业

1、写生字词并识记。

2、读课文,要求流利、通顺。

第二课时

(一)引导读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说皮巧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学生讨论后归纳:皮巧根是个能吃苦、细心、为他人着想的孩子。

(二)理解第1-6自然段

1、思考:从哪些语句中体现出皮巧根这些优秀品质的呢?

(轻声读,用波浪线画出,边勾画边读,师巡导)

2、指名读出画线句子,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用课件出示:“皮巧根想在小河上搭一座桥”。

“皮巧根就留下几根树枝儿,给过桥的人当扶手。”

“皮巧根请来爷爷帮忙,他俩用……木桥架起来了。”

3、指名女同学读第1-3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告诉了我们什么?

(1)师用课件演示出这三个自然段听描述的情景,学生通过看和读,归纳:这一部分写出了皮巧根架桥的原因。

(2)这样写对文章有什么作用?(这几段是搭皮巧根桥不可缺少的因素)

4、指名读第4-6自然段,用“”标出其中的动词。

质疑:这些动词表现了什么?(皮巧根架桥所付出的努力)

5、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读一读,改一改,把下面的每组三句话合成一句话。

投影出示:

(1)他赶忙跑回家。他磨快了斧子。他来到白柳树旁。

(2)我来到图书馆。我查阅资料。我找到了《身边的小英雄》这本书。

(三)学习课文第7-8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7-8自然段,并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互相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各抒已见。

3、指名谈阅读体会,联系第7-8自然段中的句子来说。(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四)感悟、回归课题,升华主题

1、人们为什么把后来修建的桥仍称做皮巧根桥?

2、课件出示三座桥的变迁,学生逐步明白:最初的桥是 皮巧根架的,后来的桥虽不是他搭的,却仍叫这个名字,是人们为了记住他。

3、总结归纳:一个人做了有益于大家的事,人们是不会忘记的;希望皮巧根的精神能永远得到发扬。

(五)拓展延伸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受?在你的周围有没有像皮巧根这样的人?

2、课后读读有关地名来历的故事,会带给你一定的启示。

(六)课堂练习

1、选字填空。

(1)皮巧根想在小河上 一座桥。(搭 塔)

(2)后来,白柳树渐渐朽 (烂 滥)说不定哪天就会让人 断(彩 踩)

(3)桥两边有漂亮的铁 杆。(栏 拦)

2、把下列的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1)小象伸直鼻子。小象冲着满是污泥的车身喷起了水。

(2)邻居们看到了这一家的变化。邻居们也开始粉刷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