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它是人性不断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新课程大力倡导个性化阅读,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树立个性化阅读理念,营造个性化阅读氛围,丰富个性化阅读形式。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这些与教师适时、适度地指导和评价平衡生成,会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出现不曾预约的精彩。

一、变换教法,树立个性化阅读理念。

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是阅读体验的绝对统领者,教师的阅读体验被生硬地强加给全体学生。往往,学生就这样不明就理地、糊里糊涂地接受着教师地“馈赠”。随着新课程改革地不断深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打破了“教师中心”和语文课堂中的“权威主义”,逐渐懂得“尊重学生个性,实现教学民主”的全新教学理念。案例中,我一改“先回顾旧知再新授”的传统,而是先教学第6自然段,再回顾旧知。为什么呢?本课的主线索就是竺可桢和孩子的两次对话。如果我按传统教法,那么,两次对话就被我生硬地割裂开来了。怎样才能使教学脉络清晰流畅,又能不舍弃文字优美的第6自然段呢?于是,我试着先将学生感兴趣的第6自然段放置开课教学,学生觉得轻松而新颖,自己也是得心应手。紧接着通过回顾第一次对话过程,巧妙地导入学习第二次人物对话,使文章的主线索浑然一体,体现了课文的整体性和全观性。

二、创设情境,营造个性化阅读氛围。

创设情境,有利于营造个性化的阅读氛围。营造个性化阅读氛围,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体验。阅读一堂洋溢着智慧火花的课堂绝对需要情境的精心创设。没有情境的课堂,学生读之无味,就连想象也无所依托。案例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第二次对话时竺爷爷和孩子丰富的感情世界,我首先采用语言渲染的方式,让课文中不着笔墨的“等待”形象地说成“一年360多个日日夜夜地等待”,这样的等待在孩子们眼里显得伟大而艰巨。当学生说到将珍贵的杏花献给谁时,那独特、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让我惊喜万分。其次,我请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完成“快乐读写园地”,学生在自主、独立地筛选词语、填写词语、运用词语过程中,进入文本情境,从而进行个性化阅读体验。

三、听说读写,丰富个性化阅读形式。

听、说、读、写,是教师在教学中精心培养学生所具有的四种能力,又是教师培养这四种能力经常采用的手段、方法。合理组织、和谐操作听说读写的方法,能够丰富学生个性化阅读形式。听而怡心,再创形象;读而动情,抑扬顿挫。案例中,教学第6段时,我请学生读段落、听评价。在一次次朗读中、又一次次评价中,学生读得生动、听得入情。说而明理,组织语言;写而达意,字从文畅。案例在进行第二次对话教学时,请同学先填写词语,再说说选词的缘由。学生用心体验、填写准确表达情感的词语,最后说出在填词时的真实想法。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学得快乐、学得扎实、学得有成效。

四、角色置换,尽展个性化阅读魅力。

角色置换,为学生展现个性化阅读魅力提供了条件。案例中,学生顺利地与“第一朵杏花”进行角色置换,通过表演朗读第13自然段,感受“第一朵杏花“的美丽和珍贵。接下来,学生又与“献花人”角色置换,作为献花的主人,孩子们各有各的主意。我清晰地意识到: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听到孩子们的声音,尤其是不一样的声音。也许就是这与众不同的声音孕育着一颗颗创新的种子,焕发出个性的光彩与魅力。看来教师应做课堂的“催化剂”,及时激活学生的思维潜力,积极激励学生的个性创造。而角色置换,正是给了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究;给了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支配;给了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创造;也给了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尽展个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