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想:

《物体分类》(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是小学一年级的一节数学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建立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名称并能识别、分类。据此,在活动中学数学成为本课教学的主要理念。但是,对于刚入学半个多学期的小孩子来说,很多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都刚刚在起步当中,课堂上往往是“活而乱”,常常出现“失控”场面,也就无从谈及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理念的落实。如何让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成为我常思索的问题。在本节课中,我尝试着以比赛为载体,以学生熟悉的各种形状的生活物品为学习素材,以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以评价为催化剂,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调控学生的行为,尽量让课堂既有序又充满生命活力(师生双方的知识活、经验活、智力活、能力活、情感活、精神活、生命活)。努力构筑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思维空气浓厚,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主动发展。

课堂实录:

师:(出示一个用球、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拼成的奖杯)小朋友们,瞧,老师带来了一个我自己制作的奖杯。这节课我们要进行3场比赛,比比在每场比赛中哪组同学能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哪项做得好,我们就奖给他们红花,得红花最多的小组就是今天的冠军,这个奖杯就奖给他们,大家有信心夺取吗?

学生跃跃欲试。

教师出示评价表:

组别

项目

第一

小组

第二

小组

第三

小组

第四

小组

第五

小组

第六

小组

第七

小组

第八

小组

第九

小组

认真倾听

积极发言

团结合作

勇于创新

合 计

[评析:教师以本节课所要认识的物体精心设计奖杯,作为本节课表现出色小组的奖品,并以“比赛”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使课伊始学生就跃跃欲试,进入一种极为兴奋的学习境地,获得良好的学习开端。教师通过“认真倾听……”几句话,渗透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策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一轮比赛:分一分(物体分类)

师:同学们桌面上摆着很多自己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生活物品,显得有些乱,应该整理整理。

师:怎么整理呢?请你想一想,然后把你的办法告诉小组同学,我们的第一轮比赛就来比哪组整理得最好,分类的方法最多吧。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分类,气氛热烈。

师:哪组同学先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类?

生1:我们是按大小来分的,大的一类,小的一类,不大不小的一类。

(有些小组表示赞同)

生2:我们是按高矮来分的,高的一类,矮的一类。

生3:我们是按颜色来分的,有红色、白色、绿色,还有多种颜色混在一起的。

生4:我们是把装药的盒子放在一起,装文具的盒子放在一起,装吃的盒子放在一起,其它都不是的放在一起。

师:这也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分法,谁听出来他们是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

学生思索了一会儿,纷纷举手。

生:是按盒子的用途来分的。

师:你真聪明,说得好,还有不同分法吗?

生5:我们是按形状来分的,分为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体。

师;同学们能根据不同的标准想出很多分类方法,老师很佩服你们,其中第5小组是按形状分类,你们想试一试吗?

生:想。

生再次合作,根据形状分类。

师:谁来说说分成哪几类?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师边出示各种立体图形及名称

全班齐读

[评析:本环节教师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和探索新知的空间,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让学生观察、分析、操作、讨论、分类、使学生初步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感性认识,发展了学生图形的空间观念,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操作、分类与整理的能力。此外,教师在教学中体现了由“散” “集”的方式,“散”即充分拓展学生学习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水平,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分类,发散学生的思维;“集”即教师善于及时捕抓课堂产生有效的信息价值,引入本课学习的知识目标,开宗明义,言简意赅,承上启下。]

师:在这次比赛中,你要把红花给哪一组?为什么?

生1:我要把红花送给第4小组,因为他们想出的分类方法很独特,可以得勇于创新奖。

生2:我觉得第1小组可以得团结合作奖,因为他们小组合作时很认真,能互相帮助。

生3:我觉得应把红花送给第9小组,因为同学在回答时,他们很认真倾听。

生4:我觉得应把红花送给我们小组,因为我们小组想出了两种方法。

师:老师也觉得刚才在合作时,第1小组合作得最好,他们有不同意见时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然后讨论、互相帮助,形成一种分法,而第9小组能认真倾听别组的回答。我们这一轮比赛就把红花送给第1组,、第4组、第6组、第9组。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评析:及时让学生小组间进行互动性评价,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个性化观点,使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在评价过程中,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互相学习、互相欣赏,互相促进、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和发展性作用。]

第二轮比赛:找秘密(认识物体)

师:在刚才的比赛中,有4小组获胜,其他小组可要加油呀。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轮比赛,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的方法,找一找这四种图形有什么特点,然后悄悄地告诉小组同学。比一比哪组发现的秘密多。

1、找一找。

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各种图形的特点,有的摸,有的看,有的比,有的说,有的记,然后分工汇报,一人说一种图形的特征。

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发现的秘密告诉大家,先说说长方体。

生1:长方体是长长的、方方的。

生2:而且是矮矮的。

生3:有6个面,对面一样大。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这两个长方体是一样的,我把第一个长方体的下面和第二个长方体的上面叠在一起,刚好一样大。其它的面也可以这样比。

生:我还可以把这两个面画下来,再比一比就知道了。

生:可以把上下两个面拆下来比一比。

师:真聪明,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4:这6个面都是长方形。

生5:有8个尖尖的(边说边用手指去摸)。

师:这8个尖尖的叫顶点,也就是长方体有8个顶点。

生6:还有这两个面相交在这里,这一条边直直的,有12条边。(边说边演示)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厉害,发现了长方体是长长的、方方的、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边。(边说边演示)

师:说说正方体吧。

生1:我发现正方体和长方体长得很像,不过正方体方方、正正的,感觉比较胖。

生2:我还发现正方体和长方体一样,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边。

生3:不过,它们也有不同的,正方体的这些面都是正方形的,面且都一样,你看,你们看到这个正方体的这一面,我把它转一下,你们现在看到的跟刚才的是不是也一样呢?

生4:我还有一个办法可以知道这6个面都一样,我把另一个一样的正方体的一个面和这6个面一个一个地叠在一起,可以发现都一样。

生:对。还可以把这个正方体的一个面画在纸上,然后拿另外5个面去比,也可以发现这6个面都一样。

师:你们既有聪明的头脑,又有灵巧的双手,老师真高兴。

[评析: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进一步让学生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秘密”,让学生进行活动性学习,从物体“整体”到“部分”,不断深入认识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充分挖掘学生智力潜能,发挥学生主动探知能力,特别学生用“叠”和“描摹“的方法来验证长方体对面相等及正方体六个面相等,充分体现了在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空间中,学生能自觉性地寻找自己个性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发现知识,解决问题,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生1:我想说说圆柱体,它有两个面都是圆形。另外这个面摸起来滑滑的、弯弯的。

生2:对。把它放倒在桌上,还会滚动。(学生说边演示)

生3:这个我知道,我家在卖米、卖油。那些工人要把油桶从车上卸下来,就在车上靠上一块木板,然后把油桶从车上滚动下来,妈妈说,这样不用出很大力气,就可以把油桶从车上卸下来了。

学生纷纷表示上学时经常看到。

生4:我还看到过压路机的前轮也是圆柱形的,爸爸说这样可以把路压实、压平。

生5:我觉得车轮也是圆柱形,所以车可走动。

师:同学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能细心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而且很好学。

生1:球也可以滚动

生2:这是因为球是圆的。圆柱看起来也是圆圆的,但是它可以直直地站着,球不行,球只有一个面。

生3:球就是圆的,才可以滚动,我们踢球时脚才不会痛,球也可以跑很远,被球碰到也不会痛。

[评析:能够让学生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以形象思维认知物体的特性,有效深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培养学生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广义数学思想,促进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眼光先观察世界,认识世界。]

师小结各种图形的特点。

2、试一试。

①我说你找:同桌一人说形状,一人从学具袋子里摸出物体。

②独立完成书上练习1、2,然后同桌校对。

师:说说你的同桌练习完成得怎么样?

生1:我的同桌全对了,而且字写得很漂亮,很工整。

生2:我的同桌有个地方错了,把冰箱选为正方体。我告诉他冰箱是长方体,因为冰箱长长的、方方的、是立着的,也是长方体。

师:不错,你善于帮助别人。

生3:我同桌也有一个地方错了,没有把火柴盒选上,我告诉他火柴盒是长长的、方方的,只是比较矮。所以还是长方体,他接受我的帮助。

师:你真是个好同桌。

师小结

[评析:利用同桌互动学习方式,加强巩固新知,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纠错,相互评价,使巩因练习具趣味性、活动性、合作性,有效地促进学生同伴间智慧地交流,观点地碰撞,共同学习,共同发展。]

师:我们来评一评,在刚才的比赛中,哪组表现最突出。

生1:我要把红花送给第5组,因为他们能积极发言,认真思考。

生2:我也觉得应把红花送给第5组,因为他们发现的秘密最多,而且会互相帮助。

生3:我认为可以把红花送给第1组,他们肯动脑筋,肯动手。

生4:我认为可以把红花送给第8组,他们能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让我们知道圆柱和球的用途。

师:你们都是善良的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这一轮比赛我们就听从这几位同学的建议,把红花送给第1组、第5组、第8组。

[评析:教师几句富有人文关怀的表扬语,培养学生从小学会欣赏别人优点,发现别人的长处的良好品质,让学生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既要敢于竞争,又要懂得合作,既要学会自信,又要懂得谦让,不因竞争而产生狭隘,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和人格。]

第三轮比赛:搭一答。(应用拓展)

师:这些形状的物体在生活中用处很大,而且还能把我们的环境装扮得更美丽。雕塑家们能用这几种图形设计成许多造型美丽的艺术品,请看大屏幕。 (电脑演示一些造型精美的雕塑。)

学生一片惊叹。

师:你想当一回设计师吗?这就是我们的第3轮比赛。

学生小组合作,先讨论再制作。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生1:我们先来。我们搭出的是望远镜,用两个圆柱形茶叶罐和一个正方体搭成的。

生2:我们搭出的是一辆坦克,用正方体、长方体和4个圆柱体搭成的,用3个圆柱体作车轮,1个比较细的圆柱体作炮筒。

生3:我们搭出了火车,用一个正方体当车头,用4个长方体当车箱,用5个圆柱体当车轮,用3个球当车灯。

生4:我们搭出一座美丽的教学楼,我们可以在里面上课。

生5:我们搭出的是学校后花园的雕塑。

生6:我们搭的是火箭。

生7:我们搭的是奖杯,要把它奖给今天表现最好的同学。

生:哇,真漂亮,比老师的还漂亮。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都是聪明的孩子,老师看了你们的作品,认为你们可以得到小红花,你们同意吗?

[评析:以学生喜爱“搭积木”游戏方法,充分让学生体验着充当一个“设计师”和“工程师”角色,进行动于操作,设计出各种符合自己个性的物体,让学生加深构建物体空间观念,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了学生想象的思维和学生创造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师(总结评价):今天同学们表现都非常出色,通过分一分、找一找、搭一搭等活动,能自己发现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的许多知识,学会正确分辨各种图形,在比赛中,能团结合作,互相帮助,使小组里的每位小朋友都得到进步,这是老师最高兴的事。现在我们来看看今天的冠军是谁……

总评: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对于学生是幸福的、快乐的,但是对于富有动态化的人,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让其在一个活而不乱、活而有效的生命化的课堂环境中学习,才能赋予活动性学习的真正价值。基于此,在课堂中,教师这一组织者,应精心设置有效的策略,选择行之有效的方式,及时调控、组织学习,构建一个有序化与生命动态化的课堂,不应一味只追求“活”、“动”的形式,使课堂“热热闹闹”,但结果“一无所获”,使“活动性”反其道而行。本节课教师充分以“比赛”为载体,选择一些符合儿童特征的具有现实性、趣味性的学习活动方式,利用有效的合作互动、自主探索、积极评价等各种策略,井然有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促进课堂保证活而有序、活而有效,使学生在具有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中不断学习,主动发展。

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比赛”形式进行组织教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诱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多种智能与非智能因素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进入到一种极佳的学习状态,并充分利用“比赛”独特的功能,让学生不断比赛,不断向深层次地学习,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比赛”中,教师并不因“比赛”而单纯“比赛”,而赋予“比赛”更深远的价值,使“比赛”这种利真正服务作用于学习。

一、利用“比赛”,让学生主动地合作学习。教师抓住学生为了“比赛”的目标,更为主动地进行学习的特点,赋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和合作的时间与空间,利用具有开放性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引导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去追求“胜利”追求“成功”,达到一种专心、一种专注,更为通力地协作,保证合作学习有序、有效。

二、在“比赛”中渗透学习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意识,落实“三维”目标。教师在教学中,抓住“比赛”实质是为了更好地学习的关键,在“比赛”中,不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合作、交流、思考、比较,使学生自主探索意识逐渐增强,学习能力得到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得到形成,学习意志得到锻炼,创新思维得到激发,使学生在“比赛”活动中,发展自我,提高自我,保证学习的实效性。

三、在“比赛”中,及时构建激发学生竞争意识的评价体系。有比赛,就有胜败,由此,应及时进行对学生个体、小组的评价。教师在教学中,设置富有个性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进行个体自评、小组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主动参与,不断学习,也使学生在评价中自我反思、自我学习、相互激励、相互促进,使学生在评价中得到一种自觉性学习发展,螺旋性地不断提升。

四、在“比赛”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健全人格。教学中,“比赛”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有效学习,但过分追求“比赛”片面结果,会因此而带来“副作用”,导致学生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因素,基于此,教师在“比赛”中,重视对“比赛”过程的及时性调控,利用富有人文关怀的语言,引导学生懂得要竞争,也要学会欣赏别人,关怀别人,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健全人格,使学生从小学会既要竞争又要合作,既要竞争又要友善,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达到一种不因竞争而产生狭隘、不因合作而产生懈怠,也不因竞争而失去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呵护,保证“比赛”向着其积极面发展。

总之,本节课,教师能以“比赛”为载体,以自主合作为方式,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让课堂学习活而有序、活而有效,真正构建了一个富有人文性、生命化的学习生态环境,促进学生生动、主动、活泼、和谐、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