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木雕的少年》一课的教学带给我很多的思考。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篇课文是学生进行朗读、积累、发展语言的很好教材。我在深入备课的基础上,针对教材实际,抓住卖木雕的少年与作者的两次见面,紧扣两个“遗憾”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卖木雕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我认为这节课较成功之处一是积累语言,反馈应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是学习语言过程中的两个不同层次,在教学过程中一些语言和知识不能总停留在教师讲过,学生领会这一水平上,而是要抓住重点拓宽说和写的机会,尽可能使学生通过练习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中,步骤如下:

(1)找词语。首先让学生找出四字词语,并抄写下来,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2)理解词语。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比较难的词语。教学中,我没有让学生记词语注释,而是让学生能在本课的语境中,大致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可以了。

(3)运用词语。在学生对这些词语有了基本的了解基础之上,我出示课件,让学生学会运用词语。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词语:大瀑布真是( )。这里( ),景色十分(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 )。其中象墩( ),大象雕得( ),我一看就( )。利用本课的语境,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地方是否可以用其他词语来替

换,调动学生运用平时的积累。让我惊喜的是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的说“名不虚传”可换成“名副其实”,“游人如织”可换成“人山人海”,“琳琅满目”可换成“应有尽有”,“栩栩如生”可换成“活灵活现”等等,他们积累的这些词语,出乎我的意料,这与平时的好词好句积累分不开。

成功之二是抓扩展促说话。说话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而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尤为重要,对于学生来说,说和写并不是同步的,为了缩短说和写之间的差距,我创设了让学生说和写的活动,如让学生评价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少年,你想和他做朋友吗,对他写几句话。让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创造精神得到充分释放和发挥。

从课堂教学实施的情况来看,让我感受颇深,思考很多。有收

获也有遗憾之处。

首先,在课堂中放的不够开,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过于拘谨。在某些环节过渡衔接的不够紧凑自然。有些问题设置了但没有落实好。这也说明自己教学不娴熟,课堂把握不够。

其次,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在课堂上,我有很多细节需要指正。对学生评价语言和课堂语言也不够准确到位。这些都是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

第三,在处理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时,把握的不够好。在讲解“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时,想想他当时在想什么?这一环节耽误的时间较长,引导的不够恰当。我忽略了第一课时的铺垫作用,学生第一课时学习任务松了,只要求读通全文,

掌握生字就行了,没有给学生进行初步复述或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思考、阅读的过程。假设学生在多次的阅读思考中能初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少年,我想第二课时呈现出来的效果将会更好一些。

作为老师,在教学生涯中,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和探讨,也可以说是教无止境吧。课堂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在遗憾和反思中,带着新的收获,让我们再次走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