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这篇课文是根据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鸭》改编的一篇生活故事文章塑造了一个丰满的童话形象。面对艰难曲折的生活环境,丑小鸭的仍一心一意的追求美好的理想,最后成为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郑老师能根据本篇课文的特点,抓住孩子的特征,凭借自己高超的教学素质,灵活的教学方法,使这节课生动有趣,圆满的完成了本节课的预设目标。其中值得我们学习的有以下几点:

一、自主研读,多元感悟

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情节引人入胜,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文中词句极富表现力,语言优美,富有情感,对于这节课来说,如果过分理性的分析,只会有损于文章的整体美感,儿童也难以接受,而朗读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郑老师始终在引导学生进行读书,自由读、指名读、引读、对比读、赛读、创设情境读等多种朗读方法的运用,生成了良好的课堂效果。通过读书,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找出了丑小鸭经历的种种磨难;通过读书,学生感悟到丑小鸭凄凉悲惨的处境;通过读书,学生体味出丑小鸭所经历的悲伤和变成的天鹅后的快乐。学生在读中熟悉了课文,在读中学会了读书,在读中悟情,让学生情有所感,在读中明理,让学生理有所悟,在读中得法,自然而然地融入角色之中,体会到了丑小鸭的内心世界,孩子们入情入境的读书,读得声情并茂,他们纯真的心灵和丑小鸭美好的心灵产生共鸣,从而感悟到文中的真谛,感悟到“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人生哲理,也让我们听者感受到了“文贵自得,熟读自悟”。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而童话的特点就是趣味性和哲理性,郑老师能根据第一学段特点巧妙地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浓化了本课的趣味性,深化了课本中提出的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一目标。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处:一是上课伊始,教师导入新课学习时播放课件,并旁白“丑小鸭来到这个世界上,谁都欺负它,哥哥、姐姐咬它,公鸡啄它,就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它。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学生边看边听老师神情地讲述,很快对丑小鸭的糟遇产生同情,进入故事情节中,更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还有一处就是教学丑小鸭看到天空中飞过美丽的白天鹅一处时,郑老师边播放课件,边声情并茂地讲述:一天傍晚,一群天鹅从空中飞过,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又惊奇又羡慕,并让学生也读一读,体会丑小鸭惊奇、羡慕什么,学生看着屏幕上丑小鸭张着大大的嘴巴,瞪着圆圆的眼睛,再通过朗读,自然体会到丑小鸭虽身处逆境,但能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坚强、乐观。

三、适度拓展,超越文本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郑教师在深入的剖析课文的基础上进行适度拓展,如:丑小鸭还会受到哪些磨难?丑小鸭就要倒在湖面上了,你想对它说点什么?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而是超越了文本。这样一来,促进了课堂的生成,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在最后,老师又提出请同学们把自己最想说的话,感受最深的内容凝结成一句话写在课文题目下面,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感受后,教师总结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一人生哲理。这是本节课一个精彩的生成。

四、面向全体,共同发展

面向全体,是新课程提出了一个重要理念,郑老师在本节课充分的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让他们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