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一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插图,认识苏武 板书:苏武

2、简介:苏武和西汉的历史背景,及两国的关系。

3、板书:牧羊 理解:牧课题补充完整

4、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思考:课文中有几次写到旌节?

苏武又是怎样对待这支旌节的?

2、交流板书

(1)苏武知道这旌节是代表国家的,就恭恭敬敬地接过来。

理解:旌节 板书

板书:接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郑重其事的态度。

(2)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

板书:握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宁死不屈的精神。

(3)苏武不等卫律说完,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大声喝道:“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

板书:举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内心极其愤慨的语气。

过渡:看来,这两次斗争无论匈奴王是威逼还是利诱,都无法使苏武屈服。在这种情况下,他又生出了一计。那便是——苏武牧羊,那他牧的是什么羊呢?

三、学习第三、第四重点节

(1)轻声自由读读第4小节,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2)学生交流。

(3)小结:你看,这真是一个毒计,匈奴王真是阴险狡诈呀!但苏武又是怎样面对的呢?

(4)学生默读第五节,划出让你感动的句子。

(5)逐句出示,加以理解。

A、北海边野草遍地,没有人烟,惟一和苏武作伴的,就是那支旌节。

(内心是孤独的,生活是寂寞的,但是在精神上有追求,有一种坚定的信念。)

B、苏武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饿了,他就挖野菜、逮野兔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

师生对读,(感受到后面的话是把前面的折磨写具体了)

教师引读,(让学生感受到苏武在想尽办法克服种种困难)

板书:饿 渴 冷

出示图片,想象苏武还会面临哪些困难?

C、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却始终手持那支旌节,不论白天放羊,晚上睡觉总不离手。

理解:置之度外

(要学生感悟到苏武不是为自己活,而是在为国家而活。

D、他经常仰望着南飞的大雁,屈指计算日子,盼望有一天能举着旌节回到祖国。

抓关键词:经常(换词)——常常,时常,

南飞的大雁:汉朝在南方,南方代表祖国,多想成为一只自由的大雁,早日回到祖国。

屈指计算日子:再次体会归心似箭。

盼望:望眼欲穿,归国心切

小结:苏武就是这样一个宁死不屈,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人,让我们充满深情地读读这一节。

四、学习第六节

过渡:茫茫荒漠,野草丛生,人烟绝迹,苏武时时刻刻紧紧握着这支和他患难与共的旌节。多少年等待,多少年期盼,整整十九年过去了,苏武在异乡历尽了千心万苦,受尽了非人的折磨,经过汉朝的多次交涉,匈奴王终于答应放苏武回国。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