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没错。每个人都爱听表扬,学生更喜欢老师表扬自己。当听到老师的表扬时,学生会有满足感、荣誉感,会获得莫大的精神动力。正因为表扬的作用如此之大,所以现在老师们都越来越多地表扬着学生,似乎只要表扬学生,就能有好的结果。一时间表扬满天飞,学生生活在表扬的海洋里。

我班的小宇很淘气,成绩也很差。为了能使他对上课、对学习有兴趣,我总是不停地表扬他。但不知为什么,对别的学生有用的表扬,在他身上什么反应都没有。这件事在我心里打了一个结。

一次,高老师在我们班上公开课,课上的一幕又引起了我的思考。

那节课是复习方程,开始很顺利,但十几分钟后,有的学生开始在下面做小动作了。而令人惊异的是,坐在后排的小宇却一直坐得端端正正。高老师随口说道:“现在坐得最好的同学就是小宇了,大家都该向他学习。”学生们闻此言都向小宇投去佩服的眼神,小宇也显得很高兴,还把腰板挺了挺。但好景不长,才过了几分钟,坐不住的小宇就“现了形”,竟然在高老师转身板书的时候回头向同学挤眼睛。这个小动作没有逃过高老师的眼睛。“小宇,注意听讲!”高老师稍显严厉的话,让小宇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也再次引来了其他学生的注意,有几个学生还小声笑了起来。从这时起,小宇听课的情况来了个180度的转弯,他一会儿玩玩手里的笔,一会又和同桌说两句话,高老师似乎也意识到了小宇的转变,又有意表扬了他几次,但他再也没有像开始时那样认真听讲。哎,应该怎样教育小宇这个孩子呢?

最近,读一本书,豁然开朗。书上说,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学生分成四组,让同一位老师分别和这些学生谈话。第一组只表扬,第二组只批评,第三组先批评后表扬,第四组先表扬后批评。结果发现,最喜欢该老师的竟是先批评后表扬组的学生,而不是只表扬的那一组,因为这些学生普遍觉得,该老师如果只是表扬或先褒后贬均显得虚伪,只是批评又显得不客观,而先贬后褒则显得客观又有诚心。心理学家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增减效应”。即学生最喜欢那些对他们的欣赏喜欢不断增加的人,最不喜欢那些对他们的喜欢欣赏不断减少的人;一个对学生的喜欢欣赏逐渐增加的人,比一贯喜欢欣赏学生的人更令他们喜欢。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总是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然而,当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态度在喜欢与不喜欢之间变换时,他们的行为也会产生微妙的变化。

有效的表扬,不仅应使学生感到喜悦,更应使学生感到:如果我继续努力,还能获得更大的表扬。我们不妨用用“增减效应”,这或许会增强评价的效果。比如高老师在第一次表扬小宇时,不说“坐得最好”,而说“小宇坐得比较好”,也许更能激励小宇不断进步。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大兴区北京小学大兴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