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认识、会写“爆、屠、滨”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了解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

难点:理解诗句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 具磁带 幻灯片

阅读《春日》

古诗的学习要以诵读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读,在自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范读、配音乐读等。教师指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对诗句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不必死抠词义,在粗通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内容。最后,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下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以歌(如《春天在哪里》)引诗,激发情绪。

(2)以文(如朱自清的《春》)引诗,营造气氛。

(幻灯片出示文章片断,配乐朗诵。)“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3)以忆(回忆学过的知识)引诗,调动积累。

由此导入新课,解释课题,再提出:让我们来看看古代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使学生对诗句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2.朗读古诗,初知大意。

(1)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指导朗读时,重点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节奏感。可以结合看图、想象情境来感悟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所想所感,再通过诵读把自己理解和感悟到的情感表达出来。通读时教师要作必要的指导,注意词与词之间的节奏,有快有慢,要有变化:需强调的内容要读重音,比如“寻芳”、“光景”、“新”、“东风”、“总是”、“春”。以下供参考: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扫清障碍,了解大意。

本诗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是“滨”,韵母是前鼻音。即水边,与水有关,故“三点水”旁。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看注释、查工具书、小组讨论等形式,说说这首古诗的大意,及不明白的地方。理解诗句内容,不要拘泥于字面上的直译,只要学生凭借自己的理解,把意思说清楚即可。如,“春风徐徐吹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因为有了东风,才会有万紫千红的春天”;“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景象都是由春风点染而成的”;“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要想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这几种表达都可以。

3.想象意境,品读全诗。

根据诗句特点,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理解古诗的内容,突破难点。

(1)品读“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可以把自己当做一个游客,在晴朗的日子里,到河边去看新奇的春景,想一想当时的景致是怎样的,心情是怎样的。

多种形式朗读诗句,读出诗人临水观景时的心情(喜悦、兴奋、舒畅、得意……)。

(2)品读“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让学生想象在春风的吹拂下万紫千红的景象,从而体会诗句内容。(“东风面”,春风的面貌,因我国春夏季多为东南风,故称春风为东风。)

说说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嫩黄、碧绿、紫罗兰、鹅黄、玫瑰红……)引导学生发现春的色彩是说不完道不尽的,千言万语归一句:万紫千红总是春。你想用怎样的颜色去描绘它?投影出示:“我要用——(颜色),描绘——;我要用——(颜色),描绘——;我要用——(颜色),描绘 ……”

“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一富有哲理的诗句,已成为一切初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多种形式朗读诗句,读出诗人对大自然勃勃生机的由衷赞叹。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地来到泗水河畔,放眼望去,风光无限,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只因为有了这春风,到处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

4.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1)配合适当的动作吟诵古诗。

(2)尝试背诵,互相评价。

(3)课外收集关于“春天”的词句或诗文,积累语言。

(4)创作一首春天的诗,或画一幅春天的画,或以《春日》为题写一篇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