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鸟蛋》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树上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我就喜欢上了它,因这这篇文章里面透露出来的情感的变化。第一灵感就是要抓住这一点重点引导学生体会。

这篇文章我采用的是随文识字法。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是以识字为重点。学生识字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一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缺乏精细的分辨能力,不太注意物体的形状和位置,对上下左右前后分辨不够清楚。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知觉特点来解决字形的矛盾。儿童学词,把字与具体的语言环境结合起来,才能让孩子更深刻地理解生字,记忆字形。因而在小学语文中字词教学的客观规律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导入后,我首先范读文本,让学生初步了解全文的感情基调。学生听读时要求用指读法。然后学生自由读文,特别是对自己不认识的字多读几次,对喜欢的小节也可以反复读。第三步再把每一个小节拿出来读,确定朗读的三个坡度,让孩子一次又一次努力爬上朗读最高峰,做到有感情朗读,孩子们在这样的反复诵读中加深了对生字的印象。最后在学习一个一个小节时再把生字单独拿出来认读,让孩子说说记字方法。这样一回生,二回熟,生字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了。在学习第三小节的三个表示动作的生字“捧、抬、投”时,我还采用了“我做你猜”的游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这几个字也深深地刻在了孩子的心中。

其次,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年级的孩子在学习上还处于被扶的阶段,只有在这个时候进行了具体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才能在后面的放手阶段学得更轻松。因此在初读课文时,我就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果你在读课文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孩子们马上就想到了问老师、问同学,还有人说可以读拼音,真是让人欣喜!

第三,加强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在本节课中,我加强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在课前我就确定了朗读的三个小目标,一是读准确,二是读流利,三是读得在感情。让学生能够有章可循,能找到自己提升的方向。每一小节我都抓住关键词语进行了细致的指导,或表演文本,或创设情境,或深情导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悟文本,理解文本。于漪老师说得好:“语文课就是要和语言文字亲切、亲密、亲爱,而不是把它冷落到一旁。”读文本,以读悟文,以读促思,以读激情,以读导练,这就是最直接地与语言文字亲近,这就是最本色最能见实际效果的学习语文方法。如第一小节,我抓住重点语句,“小小的鸟蛋凉凉的”,用语言来引导,“你读的鸟蛋还有点大”,“你的声音真正让老师感受到了冰凉的感觉。”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到了鸟蛋的有趣,好玩。在第二小节,引导孩子体会“鸟妈妈一定会焦急不安”时,我采用的是创设情境,想象画面。焦急不安的鸟妈妈此刻会做些什么呢?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它一定会到到处去寻找”,有的说“它可能会大声呼喊”,还有的说“它也有可能会哭”等等,在这样想象中,孩子们真正的走入了文本,走进了鸟妈妈的心里,与鸟妈妈产生了情感的共鸣。然后我再用深情的语言引读这一小节,“鸟妈妈是如此的焦急,它在树林中飞来飞去,一边大声呼喊,一边低头寻找,让我们赶紧去劝劝这个小男孩子吧。”在这样的引导下,孩子们激情澎湃,动人的声音脱口而出。

但本堂课也有不少遗憾的地方,因为备课准备的时间不够充分,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还有些不够熟练,所以在其中有两个环节的教学中,忘记了讲出了重点,没能让学生明确这样做的意义,更没有起到拓展学习的作用。其次,本堂课我重点设计的朗读指导,还是没能达到我所希望的程度。可能与我开始没能完全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有关。本堂课前半部分,课堂氛围与平时完全不同,有点冷清,不知道学生是因为有老师听课紧张,还是因为备课时对学生备得不够充分。一直以来,我都在追求一种“学生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课堂氛围,希望孩子们在课堂上能够收放自如。今后在这方面还要做更多的探索。

课堂,是一个老师的主阵地,也只有在这里,我们才能体会到生命成长的快乐,听到生命拔节的声音,愿我和我的孩子们都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