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认识“蓑”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和注释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和体会牧童自由快乐的生活和悠然自得的心情。

教学重点: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结合图画和注释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和体会牧童自由快乐的生活和悠然自得的心情。

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古诗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教学资料

教学效果

一、 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学习了前面的几篇课文,大家觉得大自然美吗?

2、今天学习一首古诗《牧童》,诗中描写了郊外的景色和牧童快活的生活。

3、 齐读课题。

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 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画出本课的生字。同桌之间互相认读。

2、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3、 交流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4、 读词语巩固读音:

横野 晚风 黄昏蓑衣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 朗读古诗,了解大意。

1、 自由读。

2、 同桌互读,能背的可以背给同学听。

3、 自愿到前面读或背,让大家欣赏。

5、教师讲解:这首诗形象,鲜明的表现了郊野辽阔的景色和牧童自在的快活的生活。诗句抒发了悠闲自得,怡然自乐的野趣。

6、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诗意描述:

诗句(一) “草铺横野六七里”在广阔的原野上,铺满了青青的野草。“六七里”在这个不是实指,而是虚指。下句的“三四声”也是虚指。

诗句(二)“笛弄晚风三四声”牧童悠闲的放着牛,吹响了笛子,几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徐徐的晚风传来。

诗句(三) “归来饱饭黄昏后”牧童回到家里已经到了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

诗句(四)“不脱蓑衣卧月明”连所以都没脱,就躺下来,有滋有味地观赏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四、巩固诵读。

1、 配乐背诵古诗。

2、 试着诵读一下。

板书设计:

【古诗诵读】

牧 童

草 六七里

笛 三四声

归来 黄昏后

不脱 卧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