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是对以往强调过程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真实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一方面它不可能百分之百按预定的轨道运作,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重要或不重要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学过程远要比预定的、计划的生动、活泼、丰富得多。另一方面从教师设想、计划的教学程序到实际进行着的过程,从教到学到学生发展的轨迹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生成和动态转化的过程。

然而,这种生成并不是没有导向的自由生成,而是有方向、有目标的价值引导下的自主建构,尽管它表现得是那么的丰富多彩、不拘一格。价值引导是个很广义的概念,在语文生成性课堂上,我们是不是可以作这样两个层面的思考:一是通过教师有的放矢的引导,促发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生成包括知识、能力、方法甚至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内的可用性资源,即引导生成;二是在情境中,引导已生成的资源有选择地重组、提升和扬弃,在开放的目标中弹性地纳入新知识、新思维和新方法,即引导生发(生成发展)。这生成和生发的过程,都体现着学生在价值引导下的自主建构。第二层面的建构必须建立在第一层面生成的基础上,当然与之相对应的引导也必定蕴涵着层层的价值追求。因此可以说,语文课堂中的生成是在价值引导下的自主建构,它体现着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体现着教师对学生的唤醒和尊重;体现着师生视界的融合和内心的敞亮。

下面我们考察特级教师王崧舟《只有一个地球》第二教时的教学案例,以此来诠释价值引导下自主建构的几个特征。

摒弃灌输:生成在质疑中建构

师:上节课,咱们对“只有一个地球”有了自己真切、独特的感受,我为你们能够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智慧去读,而且读出了情感、思想和个性而感到高兴。但是古人这样说:“读书贵在有疑。”(师板书“有疑”)听懂了吗?

生:(齐)听懂了。

师: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无进。所以我鼓励大家提问,但有个要求:有同学喜欢抠些很简单的事,但只要稍微一想就明白,那根本就不是问题;还有同学提的问题联系上下文就能找到答案,这样的问题少有探究价值。明白了吗?那你就把那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在书上做这样的记号:一条横线,一个问号。

(生读书,找问题)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