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口语交际的内涵的理解

1、口语交际的性质:

什么叫“口语交际”?《语文标准》中是这样表述的: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实际是在专门创设的与日常生活相似的交际场景下在特定的交际目的的驱动下,通过参与交际双方的听、说互动,培养学生参与交际的目的意识、角色意识、对象意识、环境意识和驾驭规范、准确、生动的口语的能力。

口语交际首先是一个过程。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面对面的你来我往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交际双方要不断地表达信息、理解信息,而且听者和说者的地位也随着交际的需要不断地变化。说者要根据听者的情绪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语气语调或语言材料;而听者呢,又得根据说者的表述及时作出相应的对答。此时,双方的信息通道是畅通的,双方的表达是相互促进的。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表达和理解是最为基本的环节。

其次,口语交际还是一种行为。英国学者奥斯汀把“说话”看作“做事”,把“话语”看作“行为”,也就是把“行为”(主要是“言外行为”)看作话语所包含的必不可少的意义部分。

2、口语交际的基本特征: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与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互动性是口语交际最显著的特征。

口语交际不仅需要听说能力,还需要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表情达意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正如《语文标准》中要求的“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二、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只是教师的“讲坛”,孩子们都很习惯当忠实的听众。所以我们经常发现在语文课上,许多孩子的嘴巴却越来越“紧”,相当多的孩子在心理上表现出胆怯情绪,不敢当众发言说说自己的见解,即使说也是非常简单地是或者不是,逐渐形成了不良循环:越不会说锻炼机会越少,锻炼机会越少越不会说,慢慢地丢失了说的欲望,口语交际的能力可想而知了。口语交际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

1、口语交际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空洞没有价值:

许多教师在选择口语交际的内容上偏离了学生的生活,只注重老师的教,从成人的角度去选择话题,忽视了孩子的需要,忽视了对孩子来说的真实性和实用性。比如,老师喜欢用游戏话题,以为孩子都喜欢游戏,所以诸如“老鹰捉小鸡”、“捉迷藏”之类的题目层出不穷。其实,现在的学生跟我们那时不一样,那些游戏并不熟悉,甚至没有玩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总是不尽如人意,不是无话可说,就是简单重复几句话,丧失了课堂的生机和灵气。学生没有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言语缺乏真诚,显得空洞、虚假。事实上,没有真实的说话情境,就不能诱发学生的说话欲望,口语交际就失去了基础,犹如无米之炊。恰如其分地选择话题,是实现口语交际的前提和保证。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