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现课标中的要求

1、总目标: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2、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⑴ 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⑵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⑶ 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⑷ 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⑸ 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⑹ 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第二学段(3~4年级):

⑴ 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⑵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⑶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⑷ 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第三学段(5~6年级):

⑴ 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⑵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⑶ 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⑷ 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⑸ 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⑹ 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二、反思教学中的问题

1、“偏离预定目标”:

课堂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教学目标下开展的。可是,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常常出现把握不住话题,偏离目标的现象。

2、“口语表达不清”: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口语交际课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而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出现的语言不规范、表述不清楚、明白等情况。

3、“交际技能弱”:

在当前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重口语训练而轻交际指导,忽视对口语交际时的情感、态度和文明用语等交际技能的指导与训练。

4、教师只是言语交际的参与者,缺乏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

教师作为言语交际的积极参与者,已被广为认同。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也比比皆是。可是教师只是言语交际的参与者,忽视了其在课堂中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因此丧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使课堂缺乏向纵深延伸,出现了散而乱的现象,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5、远离学生生活,缺乏真实性和实用性:

许多教师对口语交际内容的选择偏离了学生生活,只注重趣味性,忽视了真实性和实用性。比如有的教师喜欢以动物为支撑点展开口语交际训练,可是,学生对动物并不熟悉,特别是某些珍稀动物,学生连见也没见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总是不尽如人意,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把口语交际变成普通的看图说话,丧失了课堂的生机和灵气。还有的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诱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可事先没有引导学生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学生的语言缺乏真诚,显得空洞、虚假。事实上,没有真实的说话情境,就不能诱发学生的说话欲望,没有说话意愿,口语交际就失去了基础,犹如无米之炊。可见,恰如其分地选择交际话题,优化交际的话源,是口语交际教学的前提和保证。

下一页
阅读全文